厄爾尼諾現象的最新發展

厄爾尼諾現象在2015年初形成後,一直持續至今。最新的發展如何?

厄爾尼諾(El Nino)是指赤道太平洋的海水溫度出現異常,繼而影響全球天氣的現象。南美洲西岸對開之東太平洋海水變暖,令當地漁獲減少。由於這股暖流通常出現於聖誕節後,當地人稱為聖嬰,因此厄爾尼諾又稱為聖嬰現象。相反,當南美洲西岸對開之東太平洋海水變冷,暖水區移向西太平洋的時候,稱為拉尼娜(La Nina)。

由於海洋及大氣的變化息息相關,赤道太平洋海水溫度改變令大氣環流改變,從而影響氣壓分佈。我們以大溪地及達爾文的氣壓差作為指標,稱為南方濤動指數(Southern Oscillation Index)。當厄爾尼諾現象出現時,南方濤動指數為負數;相反當拉尼娜現象出現時,南方濤動指數為正數。因此,厄爾尼諾又稱為厄爾尼諾-南方濤動(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簡稱ENSO

不同國家及地區對厄爾尼諾現象的定義稍有不同。香港天文台早在去年11月已公佈厄爾尼諾現象出現。在今年年初,赤道東太平洋的海水溫度曾回復至接近正常,但在5月開始出現明顯偏暖,部分地區比正常高2-3度。

(來源:美國國家氣象局氣候預報中心)
(來源:美國國家氣象局氣候預報中心)

圖:赤道太平洋(北緯5度至南緯5度)海水溫度距平(與平均值之差)隨時間之變化。留意由20155月開始東太平洋(右下角)海水溫度開始上升,部分地區比正常高出2-3

度。(來源:美國國家氣象局氣候預報中心)

與厄爾尼諾(上)及拉尼娜(下)現象相關的大氣環流。(來源:澳洲氣象局)
與厄爾尼諾(上)及拉尼娜(下)現象相關的大氣環流。(來源:澳洲氣象局)

厄爾尼諾現象出現時,中太平洋及東太平洋空氣上升,產生對流活動,雨量增加,亦有較多熱帶氣旋形成。西太平洋則由於空氣下沉,日照增加,長時間的日照造成亞洲地區出現乾旱。拉尼娜現象出現時則相反,熱帶氣旋形成的位置亦較西,進入南海的機會較大。

2015年至今西太平洋共有13個熱帶氣旋,其中有10個在東經140度以東形成,顯示該區的熱帶氣旋活動比正常活躍。預料厄爾尼諾現象將於今年餘下時間持續,並可能延續至明年春季。

 

2015年1-7月西太平洋熱帶氣旋路徑圖。(來源:Unisys)
2015年1-7月西太平洋熱帶氣旋路徑圖。(來源:Unisys)

 

延伸閱讀:

美國國家氣象局氣候預報中心最新厄爾尼諾分析http://www.cpc.noaa.gov/products/precip/CWlink/MJO/enso.shtml
澳洲氣象局最新厄爾尼諾分析http://www.bom.gov.au/climate/enso/
香港天文台最新厄爾尼諾分析http://www.weather.gov.hk/lrf/enso/enso-latest_uc.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