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形成的條件

暴雨形成的條件

星期三連場大雨,天文台發出今年首個紅色暴雨警告,新界部分地區錄得超過200毫米雨量。究竟暴雨是如何形成呢?

天文台的氣象詞彙中,日雨量超過25毫米稱為大雨。而根據中央氣象台的雨量分級,日雨量介乎25-50毫米稱為大雨,50-100毫米稱為暴雨,100-250毫米稱為大暴雨,而超過250毫米則稱為特大暴雨。

暴雨形成的條件最少有三個:

1. 源源不絕的水汽。即使下雨地區上空所有水汽都轉為雨,雨量通常只有數十毫米。但暴雨的雨量經常超過一百毫米,因此要形成暴雨就需要有外來的水汽不斷補充。水汽通常來自南中國海或孟加拉灣,有時與西南季候風爆發有關。

2. 空氣持續並急劇的上升。空氣上升時由於氣壓下降,空氣膨脹冷卻,水汽凝結為水滴再變成雨。因此暴雨形成的先決條件是空氣持續並急劇上升。天氣系統例如地面的低壓槽、高空的波動、或山脈地形等都提供空氣上升的條件。

3. 不穩定的大氣。大氣可分為穩定、不穩定及條件性不穩定三種。在穩定的大氣下,空氣無法上升,形成霧、煙霞等天氣,影響能見度。在不穩定的大氣下,空氣一直上升,形成高聳、直達對流層頂的積雨雲,帶來雷暴和大雨。大氣的穩定性與氣溫有關,當地面越暖,高空越冷,大氣就越不穩定。

天文台現時的暴雨警告系統廣為人知:

黃色暴雨警告信號表示香港廣泛地區錄得或預料錄得每小時30毫米的大雨,且雨勢可能持續。信號帶有預警性質,有時雨量未必達標。
紅色暴雨警告信號表示香港廣泛地區錄得或預料錄得每小時50毫米的大雨,且雨勢可能持續。
黑色暴雨警告信號表示香港廣泛地區錄得或預料錄得每小時70毫米的大雨,且雨勢可能持續。

而內地的暴雨預警信號則分為藍、黃、橙、紅四級:

藍色預警表示12小時內雨量將達50毫米以上,或已達50毫米以上並且雨勢持續。
黃色預警表示6小時內雨量將達50毫米以上,或已達50毫米以上並且雨勢持續。
橙色預警表示3小時內雨量將達50毫米以上,或已達50毫米以上並且雨勢持續。
紅色預警表示3小時內雨量將達100毫米以上,或已達100毫米以上並且雨勢持續。

暴雨以清晨出現的機會較高,下午出現的機會較低。我們可利用天文台雷達監察暴雨的形成及動向,而中央氣象台更提供一至七日全國降水量預報。雖然暴雨有隨機性,香港亦只是彈丸之地,預報仍然有一定參考價值。

 

延伸閱讀:

1. 如何閱讀天文台雷達圖
https://thestandnews.com/cosmos/%E6%9A%B4%E9%9B%A8%E4%BE%86%E4%BA%86-%E8%A6%81%E5%AD%B8%E6%87%82%E7%9C%8B%E9%9B%B7%E9%81%94%E5%9C%96/
2.
中央氣象台一至七日全國降水量預報
http://www.nmc.cn/publish/precipitation/1-7day-precipitatio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