慳電要加電費?

© Denis Chan / WWF-Hong Kong
© Denis Chan / WWF-Hong Kong

政府與兩電的「管制計劃協議」機制沿用數十年,不時有人質疑它已追不上科技發展。據港燈早前公布的業績顯示,由於消費者採取節能措施,去年售電量較前年下跌百分之0.7。中電公布的去年業績亦提到,雖然2015年整體售電量微升百分之0.3,但當中住宅客戶的部份卻下跌約百分之2。然而,別以為這是純粹的慳電好消息,背後可能暗藏加電費危機!

「管制計劃協議」規定,兩間公司的利潤上限與資產掛鈎(目前限於百分之9.99),所以電力公司的利潤並非視乎客戶用多少電,而是他們的資產總值。如果用電量減少,電力公司又要維持利潤,結果可能就是上調每度電的電費。

雖然,去年全球氣溫偏高,甚至打破歷年來最熱年份的記錄,按理論耗電量亦會因為大家多開冷氣而增加。但節能科技漸趨成熟,市民慳電,令電力公司的售電量下跌。從節能和緩減氣候變化的角度看來,當然是好事。但在現行制度下,卻變得不合邏輯,例如港燈在2016年電費檢討預期售電量下跌,會導致每度電價格上升1.6仙。

過去政府從未想像香港的用電量會持續下降,故不需擔心慳電而加電費的問題。但去年就算是史上最熱的一年,港燈的賣電量依然下降,大家便知道節能的大趨勢根本無法抗拒。時至今日,港燈的售電量都無法重上2008年的售電高峰,累計跌幅超過一成,相信未來因預期售電量下跌而令電價上升的情況,將會持續出現。

這種市民自資慳電,再加電費補貼電力公司利潤,節能減排的成本全數由市民負擔,絕不合理。解決的方法離不開,一. 改由電力公司資助市民慳電,二.取消現行加電費補貼電力公司利潤的機制。現行的管制協議將在2018年屆滿,政府正與兩電商討新的協議。為履行香港在減少碳排放和緩減氣候變化的責任,當局必須提出新的條款,迎接節能的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