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y一份免費文化刊物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當愈來愈多免費報章雜誌出現,同時收費刊物也傾向免費化,以抵食夾大件的贈品作招徠,說穿了,刊物免費是大勢所趨,就連普遍認為閱讀門檻高的文化雜誌,亦有不少是免費派街坊。錢是不必付了,但作為讀者,你又Buy不Buy?今天免費文化雜誌的生存之道又是甚麼?文:黃子翔 圖:褚樂琪、黃頌偉、黃子翔、星島圖片庫 《黑紙》:一蚊的謎思 文化刊物先天性經營艱難,因為小眾讀者群未夠養活一份雜誌,筆者見過無數免費雜誌,最後無奈走上收費的一途,亦有更多以停 告終,當中包括個人十分欣賞、製作嚴謹Hardcore的《文化現場》,但好像《黑紙》由收費一元轉為免費贈閱,卻是相當鮮見的例子。《黑紙》由林日曦、陳強和阿Bu在2009年尾創立,過了兩年以象徵式「一蚊雞」收費,踏進2012年,目標讀者為Young Adult的《黑紙》決定改革,除了進駐便利店免費派發、主題由偽娛樂雜誌到偽廣告雜誌,還從月刊改為周刊。3月即將過去,革新版《黑紙》剛好出版四期,新鮮出爐的,是鄭伊健作封面的《迷失》。 「希望吸引更多讀者。」林日曦坦言,他們當初賣一蚊,只是怕人家誤會那一頁了事的「刊物」是宣傳單張,望兩眼就丟進垃圾桶。陳強續說:「Established了兩年,大家都知道《黑紙》是有內容的,我們反過來免費派發,證明我們根本不在乎那一元幾角。」林日曦表示,過去依靠廣告和向讀者收費,如印刷費等基本開支是勉強應付得來,但人工就免談了。現在,有了名聲,已離開電台工作的林日曦和陳強,索性以《黑紙》為製作公司,開拓廣告創作的客源,補貼出版,盼能讓《黑紙》自給自足。除了聘請員工,他們還租用兼備攝影器材的辦公室,開支愈來愈大,他們也只好邊走邊看。「現在做雜誌很難搵食。」 《黑紙》網頁:www.blackpaper.com.hk 《Art Plus》:索取便利很重要 因為免費,就應該把觀眾群增至無限大,這是一份刊物何以免費的最直接原因,然而,不少文化刊物定位高,加上印量少,派發或售賣地點是精挑細選,許多讀者來不及拿來看,刊物製作的好東西也就乏人問津。即將慶祝八歲壽辰的《藝術地圖》,一開始就走大眾路綫,其姊妹月刊《Art Plus》(前身為《a.m. post》)於去年11月創刊,發行四萬本,比《黑紙》更早一步走進便利店免費派發,但其實《藝術地圖》、《a.m. post》,早跟連鎖咖啡店Starbucks有所連繫。藝術愛好者常去文娛表演場所,咖啡店也有不少文化人流連,現於便利店擺放,能吸引目標讀者取閱嗎?雜誌總編輯樊婉貞笑着反問:「誰不去便利店?」事實上,香港地小人多太集中,拿取文化刊物,不一定要到文化場所,另外,讓藝術融入生活,不應該只是口號。「《Art Plus》在衣食住行方面都加重力度。」 這種親近大眾的策略,讓《藝術地圖》長壽,該免費刊物打正旗號推介文化節目,已成了不少人的文化生活指南索引。「我們讓文化資訊普及化,這麼多年來,我覺得刊物改變了一些東西。」她稱許多文化刊物的製作人,有的只看營運不講內容,有的只重內容漠視營運,這些都令刊物出現經營不善的問題。「當時年輕的讀者長大了,成了今天的廣告客戶,也愈來愈多機構主動聯絡我們買廣告。」以免費擴闊讀者群,同時擴大廣告客源,這或許是文化刊物的生存之道。 《Art Plus》網頁:www.artmap.com.hk 《△志》:從內容着手 營運一年的《△志》出版人林達生,不諱言文化刊物的讀者群有問題。「首先是讀者人數不足夠,其次是部分藝術愛好者,只以藝術生活來附庸風雅,我覺得這些都是錯的。」被訪者質素能決定刊物質素,作為文化雜誌,訪問有名氣的藝術家,抑或名不經傳的創作人,是編採人員必須碰到的問題,但文化刊物有着個性,應該傾向策劃主流媒體鮮有報道的內容,被問及會否訪問陳奕迅,他坦言是「複雜問題」。「別說陳奕迅,即使找劉德華做訪問,相信我們的訪問角度,也會跟主流媒體不同。」相反,對於名不經傳的藝術家,即使作品未達很高水準,他也覺得應該給予機會亮相,但承認拿揑上有難度。讀者揀選刊物,同時刊物也在揀選讀者,他希望雜誌能藉着去蕪存菁、態度誠懇的內容,創造讀者群。 「這本書要捱!」林達生在出版行業待了二十多三十年,今天要製作文化雜誌,還要免費贈閱,怎會不知是一場硬仗?於是他一開始就定位清晰,譬如刻意不尋咖啡店、商業場所擺放書刊,也刻意不為刊物洋灑大量英文。「語言只是裝飾性,沒必要為了討好某些廣告客戶和提升格調,而把力量轉移,但對讀者作用不大。」這邊廂小心翼翼,那邊廂躍躍欲試,現在《△志》印量雖未達兩萬,他就連專職市場學的職員也沒有聘請,但派發點已跨越香港,延至深圳、廣州、澳門。「投資人告訴我,不要蝕那麼多就行。」 《△志》網頁:www.amcnn.com/deltazhi 後記:應保存獨特風格 筆者確信,免費能做大閱讀群這塊餅,而身處無遠弗屆的電子網絡世界,免費資訊與知識是當下必然產物,刊物免費化是大勢所趨。今天免費文化刊物多不勝數,除了上述的雜誌,還有由台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資助的《走台步》、強調閱讀生活的月刊《讀書好》、專講音樂的《RE:SPECT》與剛出版創刊二十四周年的2012年3月號《Headlines》、與攝影有關的《Analogism》等等,都是製作認真的免費刊物。 然而,既然是免費,在親近大眾之餘,期盼製作單位,能保存文化刊物的珍貴性格:題材風格獨特,以填補主流媒體的不足,也應有創新甚至實驗偏鋒的勇敢取向。一個健康的生態,五花八門、主流小眾也應該並存的。 ■林日曦(左)和陳強(右)現在全職打理《黑紙》。 ■樊婉貞喜見刊物甫出版,便利店存貨瞬即取罄。 ■封面設計玩味十足。 ■林達生重視年輕市場,《△志》派發點少不了多所大學。 ■文化刊物會否有朝一天由派發員送到讀者手中? ■林達生與他的製作團隊,在一個小小的辦公室打拼。 ■《△志》現已出版十多期。 ■《藝術地圖》的書架製作精美。 ■文化商店Kubrick(左圖)、已成立五十載的香港大會堂(上圖),是文化刊物熱門擺放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