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E 美國 CEO 程立新:美國國會調查這件事,其實也算塞翁失馬啦


去年十月的時候美國國會公佈了一份關於華為、ZTE 是否會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威脅的調查報告,結論是這兩家企業「不可信任」。那這樣的結果會對 ZTE 造成什麼樣的影響?ZTE 美國的 CEO 程立新有沒有為此如坐針氈呢?至少從我們前天在 MWC 現場對程先生的訪問來看,他對這一事件的態度非常樂觀,而且實話說還頗有一些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感覺呢。「到目前為止國會的報告並未對我們在美國的業務造成負面影響... 實際上,它還幫助我們塑造了自己的品牌,」程立新說道。「報告剛出來的時候絕對是一個大新聞,所有人都在談論 ZTE。有的顧客會打電話來問『我有一台 ZTE 手機,它會不會有安全隱患啊?』當然囉,大多數人最終都會發現這個問題的答案是『沒有』。」

實話說程立新樂觀的態度讓我們頗為意外,不過後來他給出了自己樂觀的理由。在訪問中他強調 ZTE 並非如國會報告中所說的那樣,一直以來他們都會與地方當局進行全面合作,只要是不傷及商業利益的資訊他們都會選擇盡可能地公開。「我們一直都遵守美國當地的法律,對美國政府及立法者保護本國權益的職責也同樣表示尊重。」

接著程立新又指出 ZTE 是一家在中國大陸和香港兩地上市的公司,其中後者股票市場的規定和要求都非常嚴格,按照程立新的說法「不會低於」紐約證交所的標準。此外他還告訴我們 ZTE 的治理結構(governance structure)「非常透明」,董事會成員(共 14 名,包括在紐約和香港從業的美國律師 Timothy Steinert)大部份都是獨立的。「中國大陸的企業比較特別」程立新說道,之後他又告訴我們 ZTE 18% 的股份是掌握在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富達(Fidelity)以及太陽信託(SunTrust)等非中國大陸機構手中的。

當然,說到在美國的外國科技公司的話,總免不了要談到威脅當地就業和創新力的問題。對此程立新則認為 ZTE 的成功將會帶來雙贏的局面,他指出 ZTE 採用的是「ACW」(「American, Chinese, Worldwide」,美國、中國大陸、世界)商業模型,在美國他們有 Qualcomm、Texas Instruments、Broadcom、Google、Microsoft 等合作夥伴,這些夥伴對 ZTE 的產品發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另一邊 ZTE 同樣也需要仰仗中國大陸這邊的研發資源和供應鏈管理能力,這樣才能做出最終的產品,銷往世界。程立新說:「所以說我們越是成功就越能為美國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推動當地的經濟發展,這樣一來就是雙贏的局面啦。」

ZTE 2012 年的預計淨虧損額達到了 4 億美元,為了提升財務表現他們已經採取了重組的辦法來節省開支,同時還爭取到了利潤更高的基礎設施合同,另外在產品設計方面他們也投入了較以前更多的資源,希望能打造出具有強烈 ZTE 風格的產品。毫無疑問,上述這些舉動都將有助於 ZTE 重獲美國電信商以及美國國會(這一點是最重要的,還記得之前商務部長干涉 Sprint 招標的事嗎?)的信任,至於最近那些和中國大陸駭客有關的新聞嘛,還是少出現一些比較好啦。但不管怎麼說,程立新依然相信美國國會的報告對 ZTE 來說是一件好事,他說:「我們會抓住這次機會讓消費者更好地瞭解我們,這就是我們的策略。」

另外,ZTE 今年會在美國市場推出 20 種不同的 SKU,其中大部份都將支援 LTE 網路,相信這一點應該會讓電信商們頗為滿意(ZTE 過去在這一點上做得也很好)。「高效的研發和供應鏈管理是我們 SKU 業務能夠發展起來的基礎,這樣一來電信商們就會樂於和 ZTE 合作了。」程立新說道,「我們和 AT&T、Verizon、Sprint、T-Mobile、Cricket、MetroPCS、US Cellular、TracFone 等都有非常好的合作,大家都希望與我們一同發展。」程立新希望 ZTE 的銷售模式最終能從「B2B2C」轉化為「B2C」,這樣的話他們就能在市場中推出設計風格、型號名稱都更為統一的產品了。不過暫時來看 ZTE 還沒有太多談判的資本,程立新認為這一點在兩三年後能夠有所改觀。

經由: engadg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