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美人的天然化妝法

女為悅己者容,少不免要有些胭脂水粉旁身。可惜,近期常有新聞說化妝品含有微塑膠,污染海洋,更令不少海洋生物受害。筆者愛美又愛環境,矛盾心情徘徊不止。於是我想,在塑膠和石油出現前,古代美人又是用什麼化妝呢?

筆者上網查看資料,有指古時的胭脂又稱作燕脂,起源於商紂時期,婦女採用紅藍花葉汁凝結為脂而成。胭脂其中一個的做法是把紅藍花在花開之時整朵摘下,然後放在石缽中反覆杵槌,除去其他色素後,就可製成紅色的胭脂。而古醫書中記載,蜀葵花、重絳,黑豆皮、石榴、 山花及蘇方木亦可用於製作胭脂。碎粉亦可以用天然方法製造,簡單用米汁沉澱,然後放在陽光下曝曬,曬乾後的粉末就可用來上妝。

既然純天然材料都可以造到化妝品,為何要走上使用微塑膠這條絕路?微塑膠成本低,卻可以為皮膚帶來光澤。更重要的是,微塑膠不會過期,但天然材料容易變質,或會增加了生產商處理產品的成本,難以大規模生產及運輸。說到底,就是錢作怪。

而可憐的消費者,花上百元買的磨砂用品、眼影、唇膏,原來含有一文不值的塑膠。而這些微塑膠卻會污染海洋及海鮮,最後又是回到人體。得到美麗和便利,卻失去健康及安穩,值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