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感染者身心健康受關注 機構鼓勵主動與醫護溝通

【on.cc東網專訊】隨着醫學科技進步,HIV(愛滋病毒)感染者的壽命與常人接近,故患者身心健康近年更備受關注。生物製藥公司吉利德科學與香港愛滋病基金會的機構,去年5月以訪談形式調查香港及新加坡的HIV感染者治療期間面對的情緒、健康挑戰,發現大多受訪者都忽略了精神健康,即使長期受睡眠困擾,亦沒有向醫護提及,在溝通處於被動角色,易影響治療效果。

由1984年至今,香港已累積11,539宗HIV感染呈報個案,其中衞生防護中心於2022年首3季共收到307宗個案。現年25歲的HIV感染者Colby於大學一年級時確診,他坦言自己是一名男同性戀者,當時與男友一同去檢查,「知道個刻整個人崩潰,好大打擊」。他指,感染初期自己較關注病情,但其後開始發現「成日覺得自己好差、無朋友」,始發現問題不在病情,而是與情緒、自身形象有關,其後有尋求醫院社工協助,在大學亦有參與同伴支援小組,方令情緒問題解決。

香港愛滋病基金會聯席副主席、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林緯遜表示,隨着治療日益進步,HIV感染者的壽命持續延長,接近常人水平,故除了控制病情,亦需要注重長遠健康及對慢性疾病的管理。HIV感染者無論病毒是否受控,都會較常人易受慢性疾病威脅,尤其有較高機會患上心血管及腎臟疾病,例如患心肌梗塞較常人高出一倍,患腎病亦會高出3倍。他又指,自己作為醫生,認同大多數病人不會主動提出情緒或社交生活的困擾,僅被動接收醫生提供的資訊,例如講解病情、解釋病毒量等,診症期間醫患互動不多。他提醒,雖然愛滋病的歧視問題已愈來愈少,惟「始終不似其他疾病,可以好樂意分享從以得到支援」。

香港愛滋病基金會項目副總監黃文達亦表示,HIV感染者最大困難是面對精神情緒及社交方面的問題,雖然一般都會建議病者勇敢尋求協助,但由於大多患者都不會想讓別人知道自己患此病,故「有事都難以分享」,甚至變成社交障礙。他建議,政府及相關機構應加強教育,讓感染者懂得更注重個人心理健康,及提升對慢性疾病的關注;又鼓勵他們主動跟醫護人員溝通,多了解自己健康狀況。

【更多即時新聞詳情請上東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