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IA專訪系列II 兩代女將建築情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香港建築師學會(英文簡稱HKIA)於1956年成立,由最初沒有女會員至今天四千多名會員當中,三分之一是女性,轉變可見一斑。今天找來兩位不同年代的女建築師陳翠兒(Corrin,右)及鄧知蘅(Javian,左),從女性角度輕鬆暢談建築情,以及如何應對時代轉變。男女可真有大不同?起碼在思維及情感上,女性骨子裏的親和力,無疑將建築、人與情拉得更近。 文:Eve Lam 圖:黃頌偉、星島圖片庫、法新社、受訪者提供 訪問當天,包括筆者,三位女性走在一起,話閘子離不開愛美天性。資深女建築師Corrin望 年輕的Javian忽然有感而發:「我修讀建築系時,大部分同學都束短髮,而你們這新一代,反而多束長髮。」也許純粹巧合,又或是某程度上說明了昔日的男權社會,女人不期然地透過外表展示強悍本色,證明實力。暫且不尋究竟,眼前兩位女建築師,說出了建築界的男女大不同。年輕的Javian提到:「我曾訪問一位同行前輩,她說女性要成功,就得要較別人多十倍努力!」 傳統社會對女性有既定定位,一下子改變不來,Javian最常遇到客人問:「哪位是妳的Senior(上司)?」聽到的一刻當然不是味兒,但卻不得不承認,女性要建立專業形象,的確要多花心神。另一個更貼身的問題,就是專業建築師的成功路不易走,由畢業、實習以至考牌,到正式執業之時,應是正值女性適婚或生育之齡,過程中的取與捨,或許只有行內人才理解。 建築是建立關係 然而,建築有莫名的吸引力,令不少生力軍甘願接受挑戰,尤其愈來愈多女生投身,正如Javian於2006年在香港大學建築系學士畢業那年,班中女生人數已佔約七至八成。Corrin認為女建築師有優勝之處,她這樣解說:「面對一項建築工程時,女建築師所顧及的不止是『硬件』,女性感情較為豐富,所以過程中可能較多思維衝擊,對每事每物都有更高的敏感度,並且 重關係,尤其是建立團隊間,又或與客人之間的良好溝通橋梁。」Javian絕對認同女性天生情感較豐富,心思想法可能較男性全面。而建築,正正就是「Provide solution to human needs」(為人類生活需求提供解決方案),人與人有了緊密聯繫,對事與物也愈見人性化,效果可能事半功倍。 觸動身心靈傑作 問到她們心目中可有欣賞的建築項目?Corrin即時想起了位於大埔的綠匯學苑,「其前身是大埔警署,乃政府與嘉道理暨植物園合作的活化計畫,由香港一家建築事務所操刀,是本地十分成功的例子!」眾所周知,大埔多白鷺棲息,而是項工程就以顧全白鷺的生活習慣為前提,她說:「牠們是此項目的真正『客人』,能夠如此尊重大自然,也得要有嘉道理這類型難得的合作夥伴。」除此以外,日本京都的Miho美秀美術館也令她神往,「背後的建築概念乃源自中國的《桃花源記》,將人與大自然和諧融合,那種空間感正是震撼身心靈的Art of Space,在沒有造成破壞的前提下,為大自然增值,令人驚歎。」 雖然Javian是新世代,心目中的優秀建築卻非高舉科技旗幟及外形獨特而前 的設計,同樣地,她欣賞成功將人和環境融合的好建築,而美國紐約的High Line便是其一,「將原有的鐵路天橋活化,綠化了的空間成為公園及休憩處,更重要是連繫了整個社區。」 適應時地作轉變 很多人仍停留在「建築等同起樓」的概念上,而身為建築師,面對時代及社會的轉變,應如何將建築藝術與生活拉得更近,同時讓大眾加深了解?Corrin:「每個年代都面對不同挑戰,建築師的工作就是解決眼前的問題。我們最喜歡遇到問題,並將之看成機會,從而作出全面的計畫報告,讓客人接受新意見、新事物,就最有滿足感,也可自我增值。」建築是創意行業,能說得通,又具說服力,結果就是雙羸。 Javian說:「我們要以不同的方式跟隨轉變,一個Advanced Idea再結合文化與藝術,就更令人大開眼界。」正如近年流行的3D打印技術,就是正面的轉變,令創作過程更便捷。她又坦言,香港選擇少,空間有限,她會嘗試從城市的公共空間出發,讓大家反思,同時將人與空間距離收窄。她曾將一項起源自美國、名為「Park(ing) Day」的活動引進到香港,運用一個本來用作泊車的公共空間,化身成為供人享用的Park(公園),目的是讓途人近距離反思那些空間的真正意義。 此乃Javian有分參與的一項室外空間設計,由名為「創不同」的機構與近建築研究舍合辦,球狀裝置就如「許願樹」,可將願望掛上,穿插當中的拉 縫隙,讓人感受空間的意義。 源自美國的Park(ing) Day活動,運用泊車空間化身成「公園」,讓大眾感受何為城市公共空間。 Corrin不時都會參與禪修活動,走進大自然令思維創意更廣闊。 前身為大埔警署的綠匯學苑,Corrin認為此乃頗成功的本地活化項目例子。 位於美國紐約市曼克頓Chelsea區的High Line,設計概念不但將社區連繫,更成為遊人觀光熱點。 日本京都的Miho美秀美術館,靈感源自中國的《桃花源記》,講求空間、大自然與人的融和。 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