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女子在家食魚後懷疑「雪卡毒」中毒,留院治療,情況穩定。 這名63歲女子前日在家晚膳吃魚,約5小時後出現腹痛、腹瀉、頭暈、虛弱、四肢麻痺、噁心和嘔吐等「雪卡毒」中毒病徵,昨日到伊利沙伯醫院急症室求醫,初步調查顯示,涉事的魚是女事主進食當日購自新蒲崗一間食肆。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雪卡毒素食物中毒在熱帶地方並不罕見,主要與進食大珊瑚魚有關。這類大魚會吃珊瑚礁海域的小魚,小魚則吃有毒海藻,故毒素積聚在大珊瑚魚體內,特別是內臟。 魚越大,含毒量亦可能越高,但從外觀不易分辨是否含有毒素,大部分雪卡毒素中毒人士都會痊癒,不會對健康帶來長遠後遺症,但攝取過多毒素可影響循環及神經系統,煮食不能將毒素分解。
一名女子在九龍畢架山一帶山邊採摘及進食野生菇類後,懷疑食物中毒,目前情況穩定。 衞生防護中心表示,這名53歲女子,前日在家進食菇類約15分鐘後,出現腹痛、腹瀉、噁心和嘔吐徵狀,同日到廣華醫院急症室求醫,入院接受進一步治療。 初步調查顯示,她進食的野生菇類是當日在畢架山一帶山邊採摘,中心調查仍在繼續,並提醒市民由於難於辨別菇類是否適宜食用,切勿採摘野生菇類進食。 進食菇類引致的食物中毒一般為急性,病徵通常包括進食後短時間內出現噁心、嘔吐和腹痛等腸道徵狀。因應不同的菇種,病人亦可能出現如大量流汗、幻覺、昏迷或其他神經系統病徵及肝衰竭,嚴重者更可能引致死亡。
一個進口商因供應已應用虛假商品說明的急凍帶子刺身作售賣用途,違反《商品說明條例》,在西九龍裁判法院被裁定罪名成立,被判罰款32000元,涉案約220公斤急凍帶子刺身亦被充公。 海關早前接獲舉報指,市面上有一款懷疑附有虛假日本安全認證說明的急凍帶子刺身出售,從一間連鎖超級市場的將軍澳分店試購該款急凍帶子刺身,包裝盒上附有安全認證的標籤,印上「安全確認証259302」的字眼,其後有關認證機構確認,包裝盒上的是虛假標籤。 海關提醒商戶須遵守《條例》的規定,消費者亦應光顧信譽良好的商戶,購買商品前應清楚了解其詳細資料和聲稱,如有懷疑,可向有關商標持有人或其代理商查詢。
男子組合MIRROR演唱會因應舞台事故,取消餘下演出場次,主辦機構公布門票退換安排。 主辦機構MakerVille表示,所有經城市售票網、購票通或直接經主辦機構購票的人士, 可於9月15日至明年9月14日申請退票退款。 有關人士亦可保留完整有效門票,以兌換日後可能舉辦的指定MIRROR演唱會同等票面價值的門票,主辦機構將不遲於明年9月14 日公布能否安排指定演出。 所有經合作商戶兌換門票的人士,亦可辦理退款或保留門票。至於購買網上直播門票的人士將獲全數退款。 主辦機構指,如果在明年9月14日或之前,未能公布成功安排指定演出,將於明年9月15日公布餘下門票的退票退款詳情。
【Now新聞台】MIRROR紅館演唱會公布退票安排。 所有經城市售票網、購票通或直接經主辦機構購票的受影響持票人士,可於下月15日起計一年內申請退票,款項將包括購票手續費或行政費,而購買網上直播門票之人士亦會獲全數退款。主辦機構大國文化指,持票人可保留門票兌換日後可能舉辦之指定MIRROR演唱會同等價值門票。主辦機構將不遲於明年9月14日公布是否成功安排指定演出,而經合作商戶售出的門票退款手續將由合作商戶各自負責。#要聞
【Now新聞台】Health officials say an unvaccinated 27-month-old boy is now critically ill in ICU after contracting COVID-19. Former Liberal Studies teacher Raymond Yeung is jailed nine months, after pleading guilty to joining protests on June 12, 2019.Five US senators meet Taiwan leader Tsai Ing-wen, after House Speaker Nancy Pelosis visit to the island angers China.
【Now新聞台】保釣行動委員會指,有內地修船廠曾答應修理啟豐二號,但船隻被禁止離港,最終因日久失修沉沒。 保釣行動委員會副主席曾健成:「我們的船2012年登島回來後,有內地修船廠答應我們重新換機器,以及做好船身,但海事處不讓拖船公司拖離本港水域,我們都欠下香港的修船廠幾十萬。」
【Now新聞台】在2019年6月12日反修例示威中,右眼受傷的前通識科教師楊子俊,承認當日在金鐘一帶參與非法集結,判囚九個月。 楊子俊抵達東區裁判法院,他開庭前表明會認罪,有心理準備入獄。楊子俊:「心情的確會沉重,因為將會失去自由一段時間,我相信沒有一個人或香港人會希望自己陷入此境況,但我自己已做足心理準備,此刻我已盡了最大努力,嘗試令我的刑罰相對輕一點,所以現時已問心無愧。」2019年6月12日,立法會原定就逃犯條例修訂草案恢復二讀,金鐘一帶有示威。楊子俊同意當時身處示威人群,曾將鐵馬移向警方防線,警方施放催淚彈驅散,他仍然身處示威前線,案情亦確認當日警方的催淚彈將楊子俊頭上的黃色頭盔,打落地上,他隨即後退,同日晚上在醫院被拘捕,當時右眼受傷。辯方求情指,被告時任通識科教師,明白為人師表要以身作則,承擔後果,第二次提堂已經認罪,反映他有悔意,三年來楊子俊和家人被「起底」滋擾,視力亦永久受損,希望法庭輕判。主任裁判官嚴舜儀認為,被告在示威現場應感受到情況越來越嚴重,他受傷前,警方已警告示威者離開,被告是有路可走,但他仍站在前線、搬出鐵馬等,激化其他示威者的暴力行為。嚴舜儀形容被告受傷是
【on.cc東網專訊】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日(15日)公布,正調查1宗懷疑進食野生菇類後引致食物中毒的個案。中心指,1名53歲女病人於前日(13日)在家進食一款在畢架山一帶山邊採摘的菇類後約15分鐘,即出現腹痛、腹瀉、惡心和嘔吐等徵狀,並於同日赴廣華醫院急症室求
香港建造業總工會表示,本港今年夏天發生多宗嚴重工業意外,共造成9名工人喪生,14人受傷。工會指出大部分工業意外,是由於工人在無充足時間配戴安全設備情況下,進行高風險工序而發生。建議當局設合理施工期,當工程因疫情或惡劣天氣被迫停工,就順延完成工程項目日期,以防止意外發生。 工會表示,香港建造業近年因新冠病毒以至不確定天氣等不同原因,而出現工期延誤,導致工人面對急趕的情況,為追趕延誤的日子,承建商要求工人在惡劣天氣下施工。前線工人亦為生計而冒險工作,形容「急」和「趕」成為工人的「催命符」。 工會認為,政府相關部門,包括屋宇署及建築署有責任定時審視及監督公共及私人發展項目的施工期,是否有足夠時間給予前線工人合理地安全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