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M+博物館小泥人暫別觀眾 存放溫度濕度穩定設施

【Now新聞台】M+博物館其中一個開幕展覽主角小泥人本月初陸續運回博物館收藏設施,騰空原本所在的展廳,讓館方預備下一個展覽。

M+視覺藝術主策展人姚嘉善:「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受到歡迎、成為一分子,有些人可能會覺得受恐嚇,令人害怕,看到這一雙雙眼睛。我相信藝術家的原意不是要嚇怕人們,我想他的原意可能是啟發我們思考一下,我們作為世界一分子是怎樣的。」

由八萬隻小泥人所組的浩瀚人海,要與M+博物館觀眾說再見。多名工作人員戴著手套,小心翼翼將小泥人逐隻放進箱,騰空展廳,給博物館預備下一個展覽。單是為他們搬家,便花上幾日時間。

姚嘉善:「當我們收回小泥人,都會緊記陶泥不同色調,小心留意,所以當我們日後再布展,我們可按顏色區分。(收藏時)環境及所有因素都會維持穩定濕度和溫度,令小泥人不會過早老化,但它們其實頗耐久的,因為它們身上沒有太多粉飾,只用上很簡單的物料,就是陶泥拿去燒製,它們是脆弱,但受損風險不大。」

這個名為《亞洲土地》的作品,是英國雕塑家安東尼‧葛姆雷在2003年邀請廣東象山村村民以當地出產的泥土製作。

參觀者欣賞完這個大型裝置藝術,可以在旁邊寫下觀後感或者畫出心目中的小泥人。展覽希望帶出訊息,人人都可以是藝術家。

姚嘉善:「人們不只是寫東西。他們畫東西、摺紙、以便利貼製作類似小型雕塑,來重塑小泥人或對M+的情感。我們真的找到很多創意,亦更提醒我人們真有這種潛能,我們應找機會及地方來分享,這個亦是這套藝術品的精髓。」

封裝好的小泥人最終會運往M+收藏設施,象徵著它們今次任務正式完成。

西展廳清空後,正重新設計裡面格局及換上新一批藏品,屆時將會是M+首個特別展覽,預計九月公布展覽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