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CD警告全球通膨飆升構成短期經濟風險

【彭博】-- 經合組織(OECD)表示,在全球經濟復甦不均衡的情況下,成本成長速度快於預期,各國央行需要制定明確的應對通膨風險的策略。

Most Read from Bloomberg

雖然新防疫措施令一些地區的經濟活動受抑,但供應鏈困境和大宗商品上漲促使OECD周二提高了今明兩年除日本外所有G7國家的通膨率預期。

「短期內通膨風險上行,特別是如果消費者被壓抑的需求強於預期,或者供應短缺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克服的情況下,」 OECD在一份報告中說。 「應該維持寬鬆的貨幣政策,但需要清晰的前瞻指引,讓外界明了央行容忍通膨率超調的程度和範圍。」

OECD修訂後的展望凸顯了全球央行環境的轉變,在一周內將有至少15家央行需在消費物價飆升之際作出貨幣決策。通膨風險是聯儲會周三可能減碼刺激措施的原因之一。

根據OECD的預測,該組織現在預計G20國家的通膨率將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別達到3.7%和3.9%。雖然美國的物價壓力將逐步走軟,但OECD經濟學家認為,通膨率到明年底將保持在3%以上。

「預計通貨膨脹將高於疫情爆發前的平均水平,」 OECD表示。 「在通膨連續多年低於目標後,這個結果是受人歡迎的,但也包含潛在風險。」

風險仍存

OECD的展望中並沒有停止示警。該組織提醒稱,與許多央行的觀點一樣,當前的物價上升應該只是暫時的。

「供應壓力應該會逐漸消失,工資成長仍然溫和,通膨預期穩定,」OECD表示。不過,「持續的供應短缺導致通膨上升的時間較長,可能會進一步改變通膨預期。」

OECD首席經濟學家Laurence Boone在彭博電視上發表講話稱,通膨預期是「巨大的不確定性來源」,意味著央行和政府必須明確說明如何使用工具。

「我們需要有關決策行動的先後順序、條件和經濟變量的信號」,她說。

OECD將2021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測從5.8%下調至5.7%。

雖然各國央行和政府已表示經濟復甦步入正軌,但OECD警告說,疫苗接種緩慢或新變異株的出現仍然構成風險。即使在疫情方面有更好的消息,也可能成問題。

「仍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報告稱。 「疫苗部署方面的更快進展,或者家庭儲蓄的急劇減少將提高需求並降低失業率,但也可能推升近期的通膨壓力。」

原文標題Global Inflation Spike Seen Posing Near-Term Economic Risks (1)

Most Read from Bloomberg Businessweek

©2021 Bloomberg 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