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ople of Hong Kong】治好鋼琴的人

當鋼琴的 88 個琴鍵互相配搭,可以成為扣人心弦的樂章。琴音療癒人心之時,多得有治療鋼琴的調音師。

父親從事樂器買賣,母親曾留學意大利學習聲樂,在音樂環境下成長,Jay 在 15 歲時首次見證父親調音:「部琴嘅手感由電子琴變返真鋼琴,當時感覺好神奇,心諗『咁都得?』」帶著滿腔熱誠的他, 17 歲便正式學師。

對電影有著同樣熱情的他,大學時選讀電影學系,可惜課堂因疫情變成網課,感覺沒趣又不想浪費時間,他便毅然離開大學,當上售貨員。有次被裝修師傅誤會是學徒,被一手拍在頭上,弄得一頭灰,「自此決定唔幫人打工,唔想人生做一個齒輪。」

轉了一個圈,最後他選擇回到最初熱情所在,開設了專頁「大衛音樂」,開始以調音為職業。稱為「大衛」,是紀念已離世的哥哥 David。「佢令我明白有啲野都唔會係一世,更加要珍惜時間。」

慢慢地, 他因為調音而認識到背景各異,卻同樣愛音樂的人。各人要調音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要考試,可能是新居入伙時把琴撞到,也可能是離港前想把琴轉贈他人。他形容調音師與客人之間有種羈絆,「調音每半年見一次,呢種關係可以保持 20 到 40 年」,十分浪漫。

因為上門後才知道琴的狀態,所以每次調琴都是挑戰。三角琴、直身琴固然不同,而不同產地的弦線特質亦不一樣。由標準音起,再以調音棒逐音調整,短則幾十分鐘,長則數小時。除了要把琴蓋搬起,有時還要重新安裝琴內木槌,技術、音感與體力缺一不可。但只要能把琴起死回生,內心便覺滿足:「見到個客開心,自己都會比喜悅所感染,個感覺一世都記得。」

初時步步為營,現在游刃有餘,使命感亦隨時間在他心裡發芽。「我鐘意見證由壞變好嘅過程,我知部琴救到就去努力救,回復佢應有嘅狀態。」

琴音的無窮變化叫人著迷;而人生可能性之多,不也同樣吸引嗎?

IG/FB:「大衛音樂專業鋼琴調音師」@davidmusic.hk


撰文:蒲 @appleee.cheng
攝影:A

___________________
活過不白過
Follow us on IG:https://bit.ly/2yjkquY
___________________
#OnlyLiveOnce #PeopleofHongKong #調音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