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ople of Hong Kong】走進燈謎站 天天也是猜謎天

走入工廠大廈,穿過長廊,有個燈火通明的地方。推開門,就見到貼著「謎」字的大紅燈籠高掛在頭上。再放眼張望,單位裡抬頭盡是燈籠,每個燈籠下都穿上寫有燈謎的紅紙。

今年六十二歲的香港聯謎社主席白雲階留有一頭花白的頭髮。穿上繡有「謎」字的上衣,與太太、聯謎社司庫陳淑華笑迎客人。客人可隨意猜謎,猜中了,謎名(即化名)就會被記在謎題旁。若茫無頭緒,就能問主持人取提示、解謎題。

聯謎社的故事,要由白雲階的父親說起。

父親白福臻,原名白良駒,於二次大戰結束後,定居香港當中醫。「中醫唔係成日有診,佢得閒就去寫野,同一班文人出書講醫術同詩詞歌賦,直到七幾年式微。」後來,西醫興盛,白父就轉行到出版社打工。「當時佢好勤力,工餘時間就投稿報社、參加比賽、搞自己嘅詩社、聯謎社,每日只瞓四個鐘。」香港聯謎社於九十年代最為鼎盛,聚會僅計出席人數就有十四圍。

父母於他廿多歲時離異,父子一眼闊別三十年。九年前重遇,僅相處了兩年,父親就突然在家離世。聯謎社的前輩年事已高,無意接手,就着白雲階繼承老父遺志。

白父廿年來一直協助政府構思綵燈會謎題,為了完成父親當年的「中秋任務」,白雲階於是撰寫了些謎題,和父親的謎題一同交上,「最後揀咗一半老豆嘅,一半我嘅,都幾巧合。」此事大大增加了白雲階的信心。思前想後,就戰戰兢兢地繼承聯謎社。

白雲階笑指自己從小學習能力遲緩,對繁複的中國語文沒有興趣,加上當年學好英文更能「搵到食」,他也無心向父親學習。「以前喺報紙見到佢個名,知佢係宗師級,但當時覺得無用,只係無人做嘅野你去做。」後來才知道,父親一生醉心的是文化瑰寶。

接手後,又邀請了太太陳淑華任司庫。恰逢退休,他就決定租個地方展示父親多年心血,成立了「香港燈謎文化站」,「有個地方等大家平日同三五知己嚟玩、同出謎者交流。其實我地一直創作,唔止元宵、中秋,只係香港無地方去顯示作品。」

商科出身的二人,由零開始,邊做邊學。他坦言,數年來要多讀中文書補底,「如果係盤生意就一定唔會做,回唔到本。但老豆教落,諗唔到個世界係點,做好自己份內事就得。」沒想到,一個自少不喜歡中文的人,如今竟會享受國學。「創作能夠無中生有,又可透過重新演譯經典作品,與古人對話。」白雲階滿足地笑說。

他感慨,在凡事「問Google」的年代,科技讓人忽略了真正猜謎之樂。「而家一睇電話就搵到答案,有時出題者網上抄題,猜謎者網上搵答案,其實大家都無猜過。」於是,他效法父親,不斷創作新謎題。「想多啲人玩,所以謎題多樣化啲。常用語、疫情、足球、潮流、資訊科技、英文……百科全書有嘅嘢,都可以放喺燈謎,總有一樣你有興趣!」

現在的猜謎活動,參加者要帶備紙筆、手提電話,前者用來砌字、估字型,後者用來即時上網查典故。「猜燈謎唔難,但一定要花心思,鍥而不捨先得。」白雲階打趣道:「用手機打麻雀都要郁下手指,而家就要用下腦汁!」他又謙說,自己所做的說不上是守護傳統文化,「能夠將千年前嘅遊戲再比人玩,呢個係天比我嘅福份,我唔可以辜負天意,亦唔可以將爸爸心血擺去堆填區,盡自己力啦!」

雖然中秋已過,但只要花點心思,天天都可以是猜謎天。

@香港燈謎文化站 地址:觀塘工業中心第二期六樓E座1室
(參觀前可先電郵 chineseriddle.net@gmail.com 或 致電9877 1343 預約)


撰文、相片:蒲

___________________
活過不白過
Follow us on IG:https://bit.ly/2yjkquY
___________________

#OnlyLiveOnce #PeopleofHongK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