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應該做什麼?(二)

l   不要把成年的子女當作小孩,不停管束,時常教導。

    Y小姐家境不錯,自幼與母親及姊姊移民加拿大.該地大學畢業後回港工作,年半後因壓力太大辭職.父親有抑鬱病史,醫治數年後康復,現為商人。姊姊搭升降機有恐懼.結婚後好轉。母親脾氣比較暴躁。

    青年期己經失眠,開始就診精神科醫生人際關係不好經常感到受人欺負,排斥,甚至整蠱極想認識男朋友,早點結婚,搬離家庭,奈何總找不到合適對象。

    辭職後,睡眠很多,不願外出。感覺下陰暗痛,想起以前被人踢過,堅信是舊患。

    隨後數年,情況反覆,有係於她的工作,男朋友,舊同學等問題。有一年時間因為工作順利,情況較為穩定。但是年紀己近三十,急著要識男朋友。羨慕同學結婚,買樓,高收入,經常把壓力加給自己,弄得精神反覆,家人擔心不己。加上性格焦慮,容易緊張,記性不好,工作常有小錯。數個月前,與新交的男朋友有爭執,返工遲到,被上司責備,繼而不獲續約,對她打擊很大,又要尋死。社工家長都十分恐慌,幸而經過藥物調校,情緒又恢復過來;且有少許高漲跡象。此時道出父母對她態度之不足,頗值得照顧者參考。

    Y小姐因自幼移居加拿大,而父親留港工作,互相了解不深.母親及姊姊作為家長,凡事遷就,把她當小孩看待,同她講BB話,最令她反感。父親則經常要把她教好,勸好,不厭其煩。父親對母親頗為嚴厲,可算苛刻,每逢母親不聽話,就會扣她的家用錢,作為懲罰。故此父母經常吵架,對孩子的心理影響不好。Y小姐覺得姊姊與父親經常站在一邊,而她與母親則是被虐者。

    就在幾天前,她的情況較好,與父親及來探訪的表姊晚飯。席間父親覺得不是外人,便趁機檢討Y小姐之前的不是,應如何改善人際關係,積極找工作等。Y小姐在離開之後,越想越氣。當晚她不想回家,去了酒店一宿。翌日一早去了醫生的診所,大哭大嚷,激動非常,數落父親和姊姊的不是,說他們一直在排斥她,看不起她,甚至害她。醫生百般勸慰,加一點藥物,才令她平伏下來¸願意母親來接她回家。

    豈料數天之後,父母同來要見醫生。父親覺得自己並無不是,只是要教導她,為她好。並相信當晚她是要和男朋友去酒店渡宿,而不是真的要避開家人。

    這就是家長的態度,對兒女不信任,仍然當她小孩。要知道兒女雖然因病不能好好工作,但也要顧全面子,要維持自信心。千萬不可以打擊其自信,兼且不能擺出過分照顧,可以養你一世的態度,免得加深其自卑感,徒增反感。家長要把自己放在患者的角度看問題(這叫同理心),和解決問題,這才是真正的幫助家人。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

精神科專科醫生勞振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