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ty Images2006年8月2日,高耀潔在位於河南鄭州的家中。 流亡美國的中國著名異議人士高耀潔醫生,於當地時間12月10日在紐約的家中逝世,享年95歲。她因揭發90年代中國河南賣血和「血漿經濟」導致艾滋病(愛滋病)蔓延,而被譽為「中國民間防艾滋病第一人」。 高耀潔的友人向BBC證實了她的死訊,並表示她「在家中自然離世」。《紐約時報》也報道,高耀潔在紐約曼哈頓上城的家中逝世。 上世紀九十年代,本是退休婦產科醫生的高耀潔在一次會診時遇到艾滋病病例,繼而發現了河南存在因輸血感染艾滋病的現象。從此她自發走上艾滋病防治與救助工作,力圖推動...
Getty Images台灣金門沙灘上的防禦陣地。對面近在咫尺的就是中國大陸的廈門市。 距離台灣2024總統大選投票日越來越近,不同候選人無論傾向「九二共識」或者是持續走親美路線,都代表背後美中兩大力量的拉扯。選舉結果必然會引起國際關注,甚至影響亞太區域地緣政治格局。 柯文哲的「等距論」,侯友宜的民國版「九二共識」,賴清德的「維持現狀」,都已在傳遞台灣三大候選人對於中美兩國的微妙態度差異。這一方面會為他們爭取態度不同的選民,同時也是在謀求兩個主要伙伴的支持。 ...
Getty Images一個脫北者家庭在兩韓非軍事區邊界附近祭拜祖先。 人權組織表示,多達 600 名朝鮮脫北者被中國遣返後杳無音信,據信他們大部分是女性。 朝鮮今年8月結束新冠疫情的邊境封鎖,中國10月大規模遣返脫北者,人數為多年來最多。 人權組織當時曾表示,這會危及脫北者的性命安全。他們被平壤當局視為叛國者,回國後可能面臨酷刑、性暴力和處決。 追蹤脫北者的南韓人權組織「轉型正義工作組」(Transitional ...
EPA-EFE/REX/Shutterstock12月8日,加在沙地帶中部代爾巴拉赫,巴勒斯坦人從以色列空襲後被摧毀的房屋廢墟中救出一名傷員。 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表示,加沙衝突「對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構成嚴重威脅」,並提到敵對行動蔓延到「被佔領的約旦河西岸、黎巴嫩、敘利亞、伊拉克和也門」。 古特雷斯觸發了《聯合國憲章》第99條規定,促使聯合國安理會在周五(12月8日)進行表決,因為他認為這是一個必須提請安理會注意的非常緊急的問題。 ...
EPA柯文哲、郭台銘、馬英九、侯友宜和朱立倫在最後關頭會面商討,但「藍白合」始終未能成事。 台灣2024年總統選舉提名進入最後關頭,在野陣營醞釀了一段時間的「藍白合」能否成事成為焦點。最終談判未能達成協議,「藍營」中國國民黨與「白營」台灣民眾黨各自報名參選,本已取得足夠提名獨立參選的商人郭台銘則宣佈放棄參選。 緬甸北部華裔武裝以清剿果敢地區電信詐騙活動名義進攻軍政府據點將近一個月,上周中國公安部公布,牽涉其中的果敢明氏家族其中三人被緬方抓獲並移交中方,另一人「畏罪自殺身亡」,但有消息稱其屍首也被移交中方。BBC記者本周嘗試重組...
Getty Images 美中關係是這周的焦點新聞,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舊金山會面,雙方在軍事交流、禁毒等議題取得實質成果,但在台灣問題上沒有突破。 英中關係也備受關注,英國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辛偉誠)請前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復出擔任外交大臣,後者曾提出英中「黃金時代」構想。 在中國,第三季度外商投資出現118億美元(96億英鎊)的赤字,是1998年有記錄以來首次。這表明外國公司正將資金撤出中國。 台灣方面,隨著總統大選進入倒數階段,中國間諜案件也引起關注。 剛剛過去的一周,BBC...
Reuters意大利總理梅洛尼長期以來一直反對意大利參與「一帶一路」倡議。 意大利政府證實將退出中國的旗艦項目「一帶一路 」倡議。 意大利總理喬治亞·梅洛尼(Giorgia Meloni)的政府通知中國政府,意大利將在年底截止日期前停止參與「一帶一路 」倡議。 該倡議是中國最雄心勃勃的貿易和基礎設施項目之一,意大利是唯一一個在2019年簽署該倡議的七國集團國家。 此舉當時遭到了美國和其它國家的嚴厲批評。 ...
Getty Images 12月7日,第24次中國—歐盟領導人峰會在北京舉行。峰會由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共同主持,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了米歇爾和馮德萊恩。 馮德萊恩與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曾於今年4月訪華,與習近平、李強等人會晤,是2023年中國「兩會」後首批訪華的西方首腦。在中國結束新冠疫情封鎖之後,他們的腳步僅次於德國總理肖爾茨。中國歐盟領導人峰會上一次實現線下會晤是在2019年,新冠疫情期間雙方有兩次線上會晤。 ...
Reuters在美國總統克林頓的斡旋下,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領袖阿拉法特(右)與以色列總理拉賓(左)握手一幕成為歷史性的一刻。 哈馬斯襲擊以色列,隨後以色列轟炸加沙並繼而展開地面入侵行動,這一切似乎不太可能預示著終結以巴衝突的協議將達成。但是,「兩國方案」的支持者認為,10月以來的暴力事件,反而奇蹟般地推進了這個進程。 10月7日的恐怖事件發生前兩周,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Benjamin ...
Getty Images將近10萬人在迪拜參加了聯合國舉行的COP28大會。 11月30日到12月12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COP28)在阿聯酋迪拜召開,相比於往年,此次會議有頗多看點: 參會規模史上最大;在全球最大產油國之一阿聯酋召開;超過140位政府首腦、元首和國際組織負責人到會;會議將做出多項重要決定,包括「損失與損害」基金安排的決議。 作為全球最大兩個碳排放國,美國總統拜登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沒有出席會議,但兩國分別派出氣候特使約翰·克里和副總理丁薛祥出席。 ...
Getty Images森林城市本應容納一百萬人,但目前僅有少數單位有人居住。 「我設法逃離了這個地方。」納茲米·哈納菲亞(Nazmi Hanafiah)笑著說,略帶緊張。 一年前,這位 30 歲的IT工程師搬到了位於馬來西亞南部柔佛州的「森林城市」,這是一座由中國地產商建造的龐大住宅區。他在一座俯瞰大海的塔樓裏租了一套一居室的公寓。 六個月後,他受夠了,不想繼續生活在這個他稱之為「鬼城」的地方。 ...
Reuters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宣佈,副總統競選搭檔為吳欣盈。 距離台灣大選投票日只剩下四十多天,「藍白合」破局後,民眾黨柯文哲與國民黨侯友宜各自公布副手人選,震撼政壇。 在中國,「白紙運動」屆滿一週年,這波示威浪潮被外界認為是中國自1989年「六四」事件後最大規模的公民行動,BBC中文採訪幾位年輕參與者,了解他們的感受與一年來的社會變遷。 而疫情後中國人「潤」出去的潮流仍在繼續,距離中國最近的美國領土塞班島成為了新據點。 另一方面,美國前國務卿、著名外交家基辛格逝世,終年100歲,他有時被稱讚為一個以美國利益為重的現實派外交家,但...
Reuters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左)宣佈中廣董事長、台灣媒體大亨趙少康(右)擔任副手搭檔。 距離台灣總統大選投票僅剩四十多天,在野黨國民黨總統候選人、現任新北市長侯友宜自宣佈參選後就陷入苦戰。然而,在計劃與民眾黨柯文哲合作競選的「藍白合」破局後,國民黨宣佈趙少康加入大選並成為副手候選人之後,各家台灣民調顯示,國民黨的民調開始上升,將支持度不分上下的柯文哲拋下,並直逼暫時領先的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 ...
BBC 新一屆台灣總統大選將在2024年1月13日舉行,執政8年民進黨能否能打破台灣政壇的「八年魔咒」?或者台灣將迎來再一次的政黨輪替? 此外,目前支持度與國民黨呈現拉鋸的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如何以第三勢力在台灣政壇崛起? BBC中文為您介紹此次參戰的三位候選人及他們的兩岸政策。 賴清德: 礦工之子的總統路 BBC賴清德的從政之路可謂一帆風順 賴清德1959年出生於台北萬里山區的貧困礦工之家。 ...
Getty Images 美國前國務卿、著名外交官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季辛吉)逝世,享年100歲。 他曾在尼克松(Richard Nixon,理查德·尼克松)和福特(Gerald Ford,傑拉爾德·福特)政府擔任美國最高外交官及國家安全顧問。 他創辦的政治諮詢公司「基辛格協會」( Kissinger Associates)發佈聲明稱,這位出生於德國的前外交官在康涅狄克州的家中去世。 ...
Reuters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宣佈,副總統競選搭檔為吳欣盈。 台灣2024總統大選在上周「藍白合」破局,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宣佈退選後,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隔日便宣佈其副總統搭檔為該黨現任立委吳欣盈,立即引發台灣政商界騷動。 1978年在美國出生的吳欣盈是台灣五大財團之一的「新光集團」第三代長孫女,被媒體稱為「新光公主」,一直是台北商界及社交界的名人。 吳欣盈四年前被提名列入民眾黨不分區立委名單,去年正式替補進入立法院,佔據各大新聞版面。多年在美英兩國求學工作,她作風直率「洋派」,柯文哲稱吳欣盈與他極為不同的背景可以彼此互補,協助他往...
Getty Images 美國前國務卿、著名外交家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季辛吉)逝世,終年100歲。 他曾在尼克松(Nixon,尼克遜)和福特政府擔任美國最高外交官及國家安全顧問。 他創辦的政治諮詢公司基辛格事務所( Kissinger Associates)發佈聲明稱,這位出生於德國的前外交官在康涅狄克州的家中去世。 在數十年的政治生涯中,基辛格在美國外交政策上扮演了關鍵、有時是具有爭議性的角色。 ...
Reuters 2023年,中國全面放開新冠病毒病(COVID-19)疫情管控之後第一個恢復正常之年,這其中就包括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實體外交會見活動。這些會見當中,其中一個常見詞語是「伙伴關係」。 9月,習近平的14場外賓會見中,有五場宣佈中國與東帝汶、贊比亞、敘利亞、貝寧和委內瑞拉建立或提升雙邊「戰略伙伴關係」。在同一個9月,越南宣佈與美國提升至「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美國總統拜登(Joe ...
BBC 從舉起白紙反疫情封控,到高喊「習近平下台」,一年前「白紙運動」浩浩蕩蕩的抗議呼聲,今年在中國國內街頭已不復存在。 但受運動啟發的內地年輕一代,矢志在牆外連結起異見網絡,以藝術巡展延續呼聲,說要在記憶被抹去前,喚起一場「搶奪公共記憶的運動」。 運動一週年前夕的周五(11月24日)晚上,近60名大多來自中國大陸的年輕人擠滿了一家倫敦市中心狹小的展覽室,見證一場罕見由中國留學生社群主辦、公開談論政治的藝術展的開幕。 ...
烏魯木齊大火發生後,反對新冠防疫封控的抗議蔓延中國各地。這是中國大陸民眾對國家罕見的憤怒情緒。 The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又到秋冬之交,去年此時,中國多地爆發反封控示威。當時中國處於嚴格防控中,11月24日,烏魯木齊居民小區發生大火,疑似因封控導致救援延誤,將不滿群情推至高點;11月26日,南京傳媒學院學生在校園舉起白紙﹐悼念遇難者並抗議疫情封控政策。示威浪潮隨後蔓延到中國至少21個省,包括39個城市、超過百家高校。 ...
在台灣總統大選候選人登記日的最後一天,攸關在野兩黨結合競選的「藍白合」正式宣告破局。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宣佈副總統搭檔為台灣媒體大亨趙少康。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則與現任立委、台灣大財團新光集團第三代吳欣盈搭檔。
Getty Images 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發表最新報告指,中國政府在穆斯林聚居的省份採取「清真寺合併」(「併寺」)政策,將部分清真寺停用、關閉、拆除或改建為非宗教用途,許多清真寺甚至被除去圓頂、宣禮塔等伊斯蘭建築特色。 報告指,中國當局此舉侵犯宗教自由,是遏制伊斯蘭教在中國活動的系列措施之一。 中國約有2000萬-3000萬穆斯林,主要聚居在新疆、青海、甘肅和寧夏。中國憲法第36條規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但自2016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號召宗教「中國化」之後,政府不斷加強對宗教的控制。 ...
Reuters 根據阿根廷總統選舉的決選臨時結果,極右翼自由派的政界草根人物哈維爾·米萊(Javier Milei)贏得選舉。 米萊的競爭對手、經濟部長塞爾吉奧·馬薩(Sergio Massa)已致電承認落敗。 美國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祝賀米萊贏得勝利,稱他會「令阿根廷再次偉大」。 本次選舉正值阿根廷的艱難時期,民眾備受通貨膨脹上升和經濟危機的困擾。 米萊的提議當中包括「炸毀」中央銀行,這些表態在極度渴望改變的選民中間贏得了支持。 ...
Reuters有人質家屬此前表示,不樂見以色列政府同意釋放部分人質的協議 以色列與哈馬斯達成為期4天的休戰協議,換取哈馬斯釋放在加沙被劫持的50名人質,以及以色列釋放150名巴勒斯坦女性及青少年囚犯,並允許更多救援物資進入加沙。 臨時停火本來預定在周四上午十時開始,但以色列高層官員表示,人質不會在周五前獲釋。 美國總統表示,有關協議將結束人質「難以言表的折磨」,並且「減輕無辜巴勒斯坦家庭的痛苦」。 ...
Reuters加拿大人康明凱和邁克爾‧斯帕弗 加拿大人康明凱(Michael Kovrig)和邁克爾‧斯帕弗(Michael Spavor)曾因被控從事間諜活動而被中國羈押了1000多天,但在他們獲釋回加拿大後,這一牽動加中關係的事件似乎有了新的餘波。 加拿大媒體《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報道,在回到加拿大兩年多後,斯帕弗正在向加拿大政府索賠數百萬美元作為賠償。 該報道援引未透露姓名人士的話稱,斯帕弗指他「無意中」與康明凱分享了朝鮮相關信息,但不知道這些信息會被傳遞給加拿大政府及其「五眼聯盟」的情報合作...
Getty Images近年來,台灣的白蝦大概僅有三分之一來自自產,三分之二的白蝦來自進口。 台灣2024總統大選即將到來,激烈的選戰已經展開。但較少人知道,遠在千里之外的中美洲,台北與北京的外交戰也同樣喧囂。 事實上,自2016年蔡英文選上台灣總統後,兩岸關係跌至谷底。蔡政府拒絕習近平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以及國共兩黨談判的條件 「九二共識」後,北京持續在外交及經濟上反制擠壓台灣。 遠在台北千里之外,被稱為「美國後院」的中美洲,亦是台灣外交邦交國最多、關係最好之地,自此開始出現與台北的「斷交潮」。 ...
BBC News Chinese經「整改」的香港區議會選舉只有約20%由選民直選產生,但參選人事先要取得特首委任的地區「三會」委員提名。 中國香港特區18個區議會經過特區政府一輪「整頓」後,將於12月20日舉行新制度下首次換屆選舉。據特區政府公報,62個地區委員會界別與地方選區合共399名參選人全數通過資格審查 即通過國家安全審查 可投入競選活動。 這基本確定新一屆區議會將全面由建制派取代:候選人中無人報稱來自任何昔日泛民主派政團,泛民陣營中最大政黨民主黨也證實無人取得足夠提名參選。 ...
Getty Images2015年10月22日,卡梅倫招待訪英的習近平到酒吧喝啤酒,成為了中英「黃金時代」的一個經典畫面。 英國政壇因前內政大臣捲入聲援巴勒斯坦人示威爭議而波濤洶湧,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辛偉誠)請前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復出擔任外交大臣,並為此請國王冊封他為勳爵,給西敏寺拋下了一枚震撼彈。 蘇納剋星期一(11月13日)的這個決定讓卡梅倫勳爵(Lord ...
Getty Images2022年11月,在印尼巴厘島,美國總統拜登(右)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在 G20 峰會期間會晤。 美中兩國元首拜登和習近平將在萬眾期待下會晤。 本次會晤將在於 11 月 14日至 17 日在美國舊金山主辦的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峰會期間舉行。 這是拜登任期內第二次與習近平會面,也是美中雙邊關係自今年年初「間諜氣球事件」以來首次會面。目前兩國關係處於冰凍期,高層軍事交流中斷。有觀點認為,本次會談的意義在於,雙方意識到關係繼續惡化的危險性,試圖為阻止惡化加劇而努力。 ...
Getty Images美國總統拜登(右)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會晤後一起散步。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周三(15日)在舊金山舉行峰會,取得了一定成果,包括恢復兩國高層軍事方面的交流。 拜登在峰會後的記者會上表示,他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會談是「迄今為止最具建設性、最富有成效的討論。」 拜登說:「中美兩國是競爭關係,但我的責任是使這種關係合理化、可控化,從而避免衝突。找到一個我們能走到一起、找到共同利益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