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有病唔使怕!

香港病了,大家都知道。

這不是問題,沒病的香港人才是問題。

瑞銀發表全世界工時比較報告,香港原來是全球工時最長的地方。平均每周逾50小時,較全球平均高出近39%。換句說話,請一天病假,香港人平均比其他國家的員工,賺多39%。

世界經濟論壇發表資料,香港人平均壽命為83.5歲,分別贏了日本和意大利0.4年和0.6年,全球壽命最長。換句說話,香港人每年請5天病假,工作30年後,其人生的豐盛度都不會比日本人差,因為香港人平均比日本人多活約150天,比其他國家的人活得更長。

香港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有6604人,全球排名第二,僅比新加坡低,但比澳洲的2.5人高2600倍。換句說話,詐病被發現的機率也是全球第二高,澳洲人詐病無人知,香港人詐病出街就...

香港只有700萬人,全球人口60億,但「國際請病假日」竟然是一位香港藝術家阿金發起。主辦單位仲鼓勵香港人應該請病假,以繪畫療心,減少病痛。

似乎,香港人點都應該病一病,徹底打破獅子山下「得閒死唔得閒病」的精神。

不過,問題來了!有病怎麼辦?

香港的醫生人口比例只有每千人1.9名醫生,比起英國的3.7名、美國的3.3名、新加坡的3.0名、韓國的2.6名、日本的2.3名都要低。有病點算?

其實小病,在家好好喝水休息睡覺,比起去診所吸收病菌,對身體更好。最大問題應該是仍有些公司沒有推行「一天病假不用醫生紙」的政策,那便不得不去見醫生。

如果有幸公司接受「無醫生紙病假」,就不一定要麻煩醫生。香港法例落後,藥劑師、物理治療師、脊醫等非醫生專業人士,都沒有明確法例指引市民或規管有關人士代替醫生作初步診症。

英國醫藥分家,很多小朋友從小就知道輕微的病如傷風咳去看醫生,會被醫生出來。德國的小朋友也有意識,身體不適先告訴媽媽,然後和媽媽一起去找社區藥劑師,嚴重找醫生。這是西方國家「基層保健」(primary health care)的概念。

在香港,有小病去萬寧屈臣氏等社區藥房找藥劑師,也有類似服務。如果診斷後問題嚴重,藥劑師應會建議病人去看醫生

那麼,醫生在哪裡?附近診所,當然最方便。有醫療保險的,當然去找醫療卡網絡的醫生。

但診所關門了,怎麼辦

去醫院囉!

醫院在哪兒?香港大部分醫院都有24小時的急症或門診服務,公立醫院當然較划算,香港人每次診症只收$100。私家門診收費各異,幾百到千多元都有。因為服務質素、設備、輪候時間都有所不同,需要看病時還算有所選擇。

除非遇上非常緊急事故,如交通意外、昏迷、中風、心臟病發,打999後救護員一般會在12分鐘內到達,政府亦按全港公立醫院位置劃成不同的醫院屬區,救護車會將傷病者送到最近醫院。要不自行到24小時急症或門診求醫,是最洽當的方法。因此,了解所在地方附近的求醫選擇,是相當重要的!

政府亦按全港公立醫院位置劃成不同的醫院屬區
政府亦按全港公立醫院位置劃成不同的醫院屬區

香港人熟悉香港,對香港的醫生和設備亦很有信心。相對香港鄰近地方,很多香港人病了,都希望設法回港求醫,總比在異地受病痛之苦好。月有陰晴圓缺,雖然很多事情現今醫學仍解決不了,但香港人能有這樣的醫療支援,實在很有福氣。

我們應向香港所有醫護人員致謝!

 

 

 

Source: http://ofomb.ombudsman.hk/abc/files/DI243.pdf / Toas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