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中國大米自給率達95% 為何仍要依賴美國進糧?

在談判10多年之後,美國終於成功獲得中國的首肯,允許美方向中國出口大米,而此前,中美已簽署了史上數量第二大的大豆進口合同,中國企業將從美國進口逾千萬噸大豆。事實上,單從大米來看,中國每年生產約1.6億噸,自給率高達95%,這次美國與中國簽訂協議後,意味著將要與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爭奪僅有的5%中國食米市場。據了解,中國去年大米進口量約500萬噸。明明國策一直鼓勵中國自身糧食自給自足,而目前自給率也相當之高,為什麼還要白白花費力氣和金錢,要國人買進口米呢?一切都為了「積穀防饑」。數據顯示,雖然中國糧食產量逐年都有增長,在2015年,內地就實現了糧食生產的「十二連增」,然而不能忽略的是,糧食的自給率明顯在下降。按統計局預測,今年自給率將降至87%,到2019年更會進一步降至86%,而構成這個問題的主因,都是由於飼料用糧和工業用糧的需求持續增加,令口糧出現供給不足的情況。而消費升級心態也令「本土貨」比不上「進貨」,以及國內糧價相對高企導致本土農作物競爭力也下降,在三方因素夾擊下,國產糧食自然被「拋棄」,從而令進口糧食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另一方面,城鎮化的推進,大大削減了農村人口及本地農民;與此同時,人們傾各將地用來起房,令全國耕地不斷減少也進一步打擊中國糧業發展。都說「知識改變命運」,在眾多不利因素下,只有加大技術層面的投入,包括利用大數據、農業機械化、加大水利建設資金等,提高生產及耕種效率,或許才能帶領中國農業走出糧食困境,真正做得100%「自給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