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就近就業便利與出行方式改變 春運人數繼續下降可能性大增

春節假期臨近尾聲,春運返程高峰又是對交通運輸系統的一次大考驗。根據中國經濟網記者從鐵總獲取到的消息顯示,2月21日,也就是農曆正月初六,當天鐵路春運旅客發送量創下單日歷史新高,全國鐵路發送旅客1211.8萬人次,相較去年同期增加了115.2萬人次,增幅超一成。但若從整個春運期間的數據看,則會發現春運人數實則呈現出下降趨勢。根據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今年春運前二十天左右時間里,全國鐵路、公路、水路以及民航累計發送旅客13.83億人次,較去年同期下降1.85%。2016年春運期間,全國旅客發送量超29.1億人次,而到了2017年這一數據降至27億人次,儘管今年春運仍未完結,但春運人數下降的可能性已大大增加。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春運人數下降呢?實際上這和各城市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有關,隨著中西部工業化和城鎮化腳步加快,中西部城市為農民工的就業提供了就近便利。包括武漢、長沙、重慶等在內的中西部城市經濟發展勢頭迅猛,吸引了眾多企業落戶,創造了巨大的工作崗位需求,當地政府也出台各類人才引進措施用以吸引人才。這些都使過去湧向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人流被稀釋,春運期間運輸壓力也就相應減少。而每年春運時節不單是對運輸系統的大考驗,同時也是對有出行需求的民眾的心理考驗,在火車票和機票紛紛被秒殺,搶票軟件快不過黃牛的無奈情況下,不少人開始嘗試自駕或拼車出行,這無形中也減輕了運輸壓力。此外,不少年輕群體也在嘗試反其道行之,過年不回老家逐漸成為一種新潮流,把父母接到自己工作的城市來過年,既免去了旅途的擁堵,又同樣可實現家人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