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網紅月餅亂象頻生:要小心那些說不清生產商的銷售商!

中秋佳節即將到來,相信不少人家裡都備好月餅和家人一起品嘗。然而,如今月餅似乎改變了它原本“甜膩”“厚重”的刻板形象,成新一代網紅食品;現在要買一塊網紅月餅可能要排上2-3個小時的隊才能買得到了。 今年的“月餅大戰”早已打響,但與以往的麵點企業、酒店企業爭奪月餅市場不同,“朋友圈私房自製月餅”“跨界月餅”也紛紛加入戰局;很多非月餅企業甚至一些非食品領域的企業也加入到月餅的開發和銷售行列,同時市場也更追求口味和性價比。在過去兩年的中秋節月餅銷售記錄發現繼私廚月餅及養生月餅等各式噱頭月餅外,月餅的包裝及營銷再次成為新熱點,亂象頻出。 近年來,一些月餅企業和個體作坊開始“搶灘”微信朋友圈,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各種號稱“純手工、無添加、低熱量”的私房月餅刷屏。據了解,這些私房月餅一般主打“手工製作、純天然食品”等概念,絕大數賣家會將食材、月餅製作過程等信息發佈到朋友圈,給消費者吃上一顆定心丸。但仍有不少顧客擔心這些自製月餅即沒有生產經營資質、外包裝也無任何認證標誌,更沒有相關部門檢測把關。 此外,“月餅大戰”火熱的另一原因在於其作為一項副業頗為賺錢。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1年至2016年我國月餅銷售額均超過100億元,2016年銷量更達到27萬噸。據業內人士透露,月餅的售價遠高於成本;曾有媒體報道,一些星級酒店的月餅利潤一般在30%至50%之間;有月餅企業負責人透露,售價幾百元至上千元的月餅,每盒的總成本可能僅為60元到110元不等。 目前,市場空間大,利潤可觀,或許是眾多商家入局月餅市場并頻頻推出所謂網紅爆款的一個原因。據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指出,很多品牌都跨界做月餅,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希望通過月餅與新生代消費建立高粘性的關係。市面上那些有網紅特質的品牌,其實是希望通過月餅的載體,讓整個品牌在消費者的日常場景中多次出現,強化品牌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