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買海鮮 有好大風險?

© WWF-Hong Kong
© WWF-Hong Kong

看罷標題,你也許會問:去超市買海鮮會有甚麼風險﹖原來,來自多個品牌、來源地的各種海鮮,或許帶有不同程度的風險,市民不得不提高警覺

近日,熊貓會透過案例研究和實地視察,就各連鎖超級市場與嚴重環境、社會及法律問題的關連程度進行風險評估,發現11家超級市場屬「高風險」,另外10家則屬「中風險」。最新報告《香港超級市場海鮮供應鏈的潛在風險》(只限英文版)更詳述了香港大型超市出售屬於全球受威脅物種的海鮮和涉及剝削勞工問題的海鮮產品的情況。

我們發現部分超市出售多種屬全球受威脅物種的海鮮,包括鹹水魚中最享盛名的香港海鮮代表──石斑、日本鰻魚、紅衫魚和海參等,令未來年年不一定有「魚」。不單海洋生態受威脅,報告亦發現部分海鮮含有機會致癌的化學物,例如三個鯰魚柳樣本含有已被美國及歐盟禁止使用的硝基呋喃,有機會危害食客健康。同時,生產海蝦產品的泰國養殖場亦經常被批評剝削勞工,可能牽涉人權問題。

© WWF-Hong Kong
© WWF-Hong Kong

有見及此,我們邀請本港大型超市進行討論,並要求對方制定全面計劃,盡快解決上述問題,實施環保海鮮採購政策。不少超市表現積極,樂意與我們一起尋求解決方案,但仍有部分超市集團拒絕回應本會的訴求。消費者對保護海洋的意識日益增長,超市有責任保障他們不受致癌物威脅,確保選購的海鮮並非出自被剝削勞工的雙手,更不能讓消費者購買受威脅的物種,肩負起應有的企業責任。

香港人均海鮮消耗量是亞洲第二,全球更排名第八,愛吃海鮮的我和你均能左右全球海洋生態的健康狀況。你的支持,絕對能為可持續的未來盡一分力量。下次想吃海鮮,不妨先參閱《海鮮選擇指引》,為自己、為地球作出更環保、更精明的選擇。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