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來有方】淺談長壽秘訣(方潤華)

淺談長壽秘訣

健康、長壽是古今中外人人追求的目標,民間諺語說得好:「七十不為稀,八十不算老;九十不少見,百歲不難找。」可見只要平時注意生活習慣,長壽這個願望不難實現。筆者參考各類書籍及自身感悟,深感長壽秘訣或有以下幾方面。

豁達大度以養心性

首先,應有規律的生活起居。上海書店出版社曾出版《百歲老人話長壽》一書,閒暇時間翻閱深受啟發:諸多百歲老人有一共同之處,即生活起居極有規律,雞鳴而起,戍時就寢,正午小眠,日日如此。三餐亦有規律,按時進食,每餐至多八分飽。多食粗糧、蔬菜、瓜果。生活起居的規律也體現在運動方面。

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可見是否有規律的進行體育鍛煉與人類身體狀態的好壞是息息相關的。但老年人不宜進行劇烈運動,首選太極拳、保健操、散步等。其次,應有豁達的生活態度。常言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倘若對不順心的事過分計較,鬱鬱終日,最終也對健康百弊而無一利。張學良將軍在「西安事變」後受到軟禁,長達54年,他重獲自由後在檀香山安度晚年得享102歲。

張學良將軍在九旬壽筵上與眾人分享高壽經驗時說:「沒有甚麼養生之道,只是能吃會睡,保持心情開懷。」他年輕時被囚禁,空懷一腔抱負,日後卻能隨遇而安、心隨境遷,如此豁達情懷,實在令人敬佩。近來,一種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之「慢生活」概念正逐漸走入人們視野。

在經濟發展高速運轉的今天,人們步履匆匆,使人失去對生活應有的態度。《菜根譚》裏說:「性躁心粗者,一事無成;心和氣平者,百福自集。」只有以豁達的胸懷面對世事,才能擁有平和喜樂的生活。最後,應培養積極的生活追求和情趣。

積極處世延年益壽

許多長壽老人都提及「宗教信仰」的力量,這可能與宗教所倡導的生活方式對人的健康所產生的正面影響相關。宋美齡夫人早年生活波瀾壯闊,她在蔣介石逝世後,從台灣移居紐約休養生息,憑藉着宗教信仰,保持心境平和,得享106歲。杜克大學和其他一些研究機構最近均發現,傳統宗教所倡導的靜禱,對平穩人的心理狀態非常有幫助,而平穩的心理狀態,就被認為是有助增強身體的自我治癒能力。

無宗教信仰的長壽老人也多有興趣及愛好:閱讀、下棋、書法或繪畫等。由此可見,積極的生活追求對人的生活品質、生活狀態確有良好正面的影響。

人的壽命與自身的基因條件、成長環境等因素息息相關,大家無從選擇。然而,後天習慣的養成,卻是我們自身可把握的。隨着科技的發展,中西醫互補治療疾病,相信人類會在養生保健、延緩衰老等領域有更大的突破。藉助科學的力量及自身的保養,願大家都能健康長壽、身心愉悅。

 

作者:方潤華

香港著名慈善家及商人,亦為協成行集團及錦華置業有限公司主席;分別擔任方樹福堂基金主席、方潤華基金主席、香港培華教育基金委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