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介意洗廁所 80後10年捱出頭

【晴報專訊】行行出狀元,自言「廿幾歲女便出嚟做清潔」的鍾凱欣,曾經被朋友質疑當「清潔阿嬸」,10年後的今天,她終捱出頭成為主管副手。她直言再低微的工作,也是靠雙手努力,最怕是「自己看不起自己」。 三十出頭的鍾凱欣,當年完成會考,在商科學校畢業,毫無工作經驗的她到勞工處碰運氣,卻被潑冷水,「見到一份工請普通文員,做跟單、入電腦,但都要求中、英文良好,幾科合格,又要有兩、三年經驗,返六日,人工只得五千元。那刻真的有些心灰,我仲可以搵咩做呢?」 遇沙士裁員 隨媽媽當清潔工 其後她參加不同協助青年求職的計劃,當過收銀員、售貨員及文員,肯搏肯捱的她,卻因二零零三年出現非典型肺炎(SARS),全港經濟低迷,年資最短的她被裁走,那時年僅廿二、廿三歲。 為免手停口停,她跟隨媽媽到清潔公司做兼職清潔工,個半月後遇上公司經理,被轉介面試文職工作,不足一年,她擢升為客戶服務主任,薪酬隨即跳升四成;在清潔行業十年的她,現更成為管工級別,負責人手調配,並與客人商討服務。 捱出頭的她即使現時屬主管以下一級的職位,但仍間中落手落腳洗廁所,她並不介意前綫工作,還笑言:「就算你在家都要洗(廁所),只是那個是你的媽媽。」 無學歷壓力 僅應付客戶要求 她直言現時打工「無學歷壓力」,「起碼所有事我都做到,肯開口同客人傾,跟到單,就已經行了。」 凱欣滿足於現時的工作,但認識多年的中學同學,每次見面總忍不住問她:「點解你還在做清潔阿嬸?」然後不停說,要介紹工作給她。 「好像總是有比清潔更好的工作!但我每次都拒絕,因為差得多遠?也不過是一份工。別人看來低微,甚至會看不起(清潔),但我不是打家劫舍,亦不是做犯法事,是靠自己雙手賺錢回來的。」凱欣堅定的說。 靠雙手賺錢 相信總有出頭天 憑着相信總有出頭天的信念,她認為最怕的是「自己都睇唔起自己」。她憶述,當年她入行不久,有一位年資長、已由前綫清潔做到老闆的前輩向她分享,指有時因人手不足而要自己到商場拖地,覺得很沒面子;她聽畢感訝異,「如果你都咁睇自己,好難怪別人都係咁睇你。」 轉眼十年,她認為清潔行業只要肯學,年輕人一定「升得快」,但她亦有感現今青少年的問題有三不,「話不得、做不得、受不得氣。」更甚是「連對他們大聲少少說話都未必得,因為現在家長太錫小朋友了。」 獅城生涯規劃早 學生升中已分流 像如鍾凱欣一樣或非讀書材料的青年並不少,當局有意在中學加強「生涯規劃」,助學生盡早認清方向。但原來新加坡早在小學生升中試後開始分流,至專上教育階段,再分派至三類學院,包括初級學院、理工學院及工藝教育學院(簡稱ITE)。 過來人:證書不是最重要 在新加坡土生土長,並在當地完成大學,再任職中學教師逾10年的黃小姐說,以往不少當地人愛笑稱ITE為「It's the end」,反映當地人對工藝型教育出路較為抗拒的心態,「但ITE與舊時的形象已經很不同,畢業生在職場好有競爭力。」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她認為一紙證書,未必保證職場上的路是順或逆,相反若能找到適合他學習速度的方法,就算較慢,最終也能在職場找到一己席位,「最重要是一個人可以吸收到所學,並學得一技之長,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