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市民健康 加強本地活雞自給

【星島日報報道】內地停止供應活雞來港一年多以來,港人已經適應了只有本地鮮活肉雞的日子,不過,近來連本地活雞供應量都可能大減,原因是部分倚靠內地雞苗的本地雞場,受到內地斷苗打擊,令市場活雞供應量再度減少,何止中秋,以後活雞都要貴上加貴。 本港是全球首處發現有人死於禽流感的地方,吸取教訓,形成了每逢在供應鏈發現病毒就大規模殺雞,以及暫停輸入活雞的措施,同時與內地協商出追查病源和防止病雞來港的機制,阻截病毒在港落地生根,保障市民生命健康。 這些機制實施初期,每次發現病雞,通常在停市三星期後,就可以恢復供應。有時政府會彈性處理。例如今年六月,香港大學於屯門仁愛街市抽取的禽糞樣本查出禽流感病毒,不過,在抽取街市和全港雞場樣本都沒有再發現,除了發現病毒的雞檔,其他一律提早解禁,趕及今年端午應市。 防禽流感商議難妥協 不過,在輸入內地活雞安排方面,近年過程並不順暢。 二○一四年一月,長沙灣批發市場驗出禽流雞,本港追溯源頭來自順德一個供港雞場,連累本地雞場都因無法送雞去長沙灣批發市場出售,結果政府要另覓地點檢疫,又要與內地磋商加強防疫機制,結果要拖到九月中秋前才恢復輸入內地活雞。 豈料這情況只維持了三個月,到年底時,政府又在長沙灣批發市場內驗出來自惠州的禽流雞,內地再度停止活雞供港,至今已經一年多,都沒有恢復。在今年六月屯門仁愛街市發現禽流糞事件後,連雞苗都停止供港。 這兩年半以來,有內地雞供港的日子,只有三個月,部分飼養供港活雞的內地雞場,已經放棄供應活雞,改為供應冰鮮雞,或者供應內地市場。 靠本地雞苗自給自足 內地遲遲未恢復向本港供應活雞,主要原因是與本港官員在加強防疫和檢疫機制問題上談不攏。現時H7N9禽流感已經成為廣東風土病,本港也有市民在內地吃雞後染病,有人回港求醫送院時情況危殆。為免本港被H7N9攻陷,本港與內地磋商加強防疫方面,難以妥協。 如此一來,市場上只有本地活雞供應,價錢難免提高,不過,本港市民已經逐漸適應,有的改吃冰鮮雞,有的願意付出較高的價錢。面對現在連內地雞苗也停止輸港,本港雞場只好減少對內地的倚賴。 現時本地部分雞場有自己的育苗系統,也有剩餘能力向其他雞農供應雞苗,只是價錢因成本關係比內地雞苗貴,不過染上禽流感的風險比內地雞苗低。與其再三重複禽流感偷襲的健康風險和殺雞停售的經濟代價,雞農和消費者都要適應本地市場自給自足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