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證集團扮業主 首五月騙8700萬

商業罪案調查科指出,常見的樓宇買賣騙案有兩大類,分別為假扮業主申請按揭貸款及出售物業。

【星島日報報道】樓市放緩,樓宇騙案卻大增。警方商罪科證實本報早前獨家披露,有詐騙集團乘機以假身分證及假樓契,更甚改名換姓,假冒包括豪宅等物業業主申請樓宇按揭或放盤,騙取財務公司按揭貸款及買家訂金。單在今年首五個月,警方已接獲八宗舉報涉十三個物業,騙財約八千七百多萬元,較去年全年激增逾八成,有詐騙集團更成功呃「財仔」逾五千萬元。 警方在二○一三年至今,共接獲五十二宗樓宇騙案舉報,涉及七十五個物業,多為住宅單位,總損失金額達二億三千萬元。若單計去年,共十三宗舉報,涉十七個物業,共損失約四千八百萬元,今年問題更趨猖獗,首五個月已有八宗舉報涉十三個物業,而損失金額更飆升至八千七百多萬元。 商業罪案調查科訛騙案調查組督察毛杰指出,常見的樓宇買賣騙案主要有兩大類,分別為假扮業主申請按揭貸款,以及假扮業主出售物業,前者往往為承造按揭的物業貸款公司帶來巨額損失。二○一三年至今,相關財務公司損失共計二億一千三百萬元,即同期損失總額的九成三;單計今年首五個月,損失亦近八千五百萬元,佔今年損失總額逾九成六。 訛騙案調查組總督察陳靜心表示,樓宇騙案的騙徒會先鎖定目標物業,千方百計套取其業主資料,如到土地註冊處查冊,甚至向真正業主租住物業,接觸業主。騙徒獲取足夠資料後,便會製作假身分證及假樓契,冒認業主進行樓宇按揭或買賣。 今年損失金額最高的假扮業主申請按揭貸款個案中,一個由六至七人組成的詐騙集團,以兩個知名屋苑共六個物業業主身分,成功透過申請按揭騙取「財仔」共五千一百萬元。騙徒先後向三間財務公司申請按揭貸款,更以「先還再借」的手法建立良好信貸記錄,再向另一財務公司申請按揭貸款,「乙公司見他在甲公司成功申請按揭,甚至還了,警覺性減低,便可加大貸款額」。騙徒得手後隨即潛逃,及至按揭還款期屆滿,財務公司向真正業主追討款項時方揭發事件。據了解,涉案兩個屋苑為嘉亨灣及凱旋門。 至於涉假扮業主賣樓個案,騙徒會以「業主」身分向地產代理訛稱出售物業,「多數是市價,但議價空間較大」,以吸引買家,當準買家看中物業要求睇樓時,便訛稱物業正在出租「無得睇」。準買家在優惠價格吸引下,不虞有詐繳付訂金,結果騙徒收取大訂後便失蹤。及至律師樓處理正式買樓手續時,向真正業主發信時才揭發事件。今年更有騙徒,事先將自己姓名改為與真正業主同名,即開立銀行戶口收取訂金支票,物業買家因而損失二百九十二萬元,據悉涉名城單位。 現時樓市面臨下行,預計將有大量物業放盤,不少市民視之為置業好時機,訛騙案調查組警司陳國豪憂可能令騙徒有機可乘,提醒準買家必須謹慎。若發現業主剛簽訂租約便將物業放盤,應多加留神,亦應善用查冊及盡量實地看樓。單位非自住的業主則可委託鄰居多留意,若發現其物業無故被放盤,馬上聯絡。 警方日前已與地產代理監管局、土地註冊處、香港律師會等召開會議,交換資訊並商討可行預防措施,各業界亦會推出內部指引,加強從業員對樓宇騙案的防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