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抗流感食療——提升正氣

中醫強調未病先防,以助抗流感。

【星島日報報道】踏入十二月,寒流隨時殺到,亦是流感的高峰期。今年冬日忽冷忽熱,不少人在轉季時也會咳嗽和流鼻水,特別是上班族,辦公室空氣不流通,一人「中招」多人受感染。坊間流行服用的板藍根、感冒茶到底能否抗流感?今期請來註冊中醫師及營養師,教大家「未病先防」、增強「正氣」,Fight低病菌! 中醫一般稱流行性感冒為「時行感冒」,具有廣泛的傳染性。註冊中醫師宋芷昕指,時行感冒與普通傷風感冒的症狀有別,「普通感冒無季節性發病期,患者會出現咳嗽、鼻塞、流涕、喉嚨痛、肌肉痛、頭痛或食欲不振的症狀,但發熱情況則較少。反之,時行感冒多在冬春發病,患者會有發熱、頭痛、肌肉痛、全身疲乏無力、咳嗽、鼻塞、流涕、喉嚨痛等症狀,亦可能有腹瀉、嘔吐等胃腸道不適。嚴重更會引致併發症,如高熱持續不退或神昏譫妄等,病情較普通感冒嚴重。」宋醫師稱。 中醫強調「未病先防」,宋醫師表示,流感高峰期間,市民要注意個人衞生,避免前往人多、空氣不流通的地方,保持適量的運動,作息要定時。飲食定時定量、均衡有節,增強身體的適應力,均可減少患病的機會。中醫角度上,多吃健脾益氣的食物可增強免疫力。宋醫師指:「醫家李東垣曾在《脾胃論》中提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意即若脾的運化失常,氣血生化不足會影響其他臟腑,較容易生病。」她建議平日可多吃南瓜、黃耆、白朮等,增強免疫力,亦即中醫所指的「正氣」。 宋醫師亦強調,肺為嬌臟,主皮毛,當風寒之邪侵犯肌體,皮毛首當其衝,故肺先受病,若再食生冷之物,脾胃受寒,根據中醫五行相生理論,必重傷於肺。因此冬季應特別避免進食寒涼生冷的食物,如沙律、生魚片、壽司、凍飲、西瓜等。 若不幸患上感冒,不少人會選擇飲用板藍根或感冒茶。宋醫師指,感冒茶內含防風、荊芥穗,而中醫師在治療外感時的確有機會使用板藍根、防風、荊芥穗等中藥作處方。雖然坊間的中成藥都包含相關成分,但中醫師都是透過辨證論治,因應患者的個人體質而選用不同中藥。因此她建議市民使用前,必須諮詢中醫師,更不可長期過量服用。 發現初起感冒症狀,宋醫師建議食用葱白、川貝母、百合,「葱白煲水飲用,對於偏寒性感冒的鼻塞流涕有緩解作用。川貝母治療熱性咳嗽可清熱化痰、潤肺止咳,與雪梨同煮可加強清熱、潤肺的作用。百合味甘、微苦,有潤肺止咳、養陰清熱、清心安神之效。適合咳嗽日久,陰虛內熱之人士。」 詳情請閱十二月三日《星島日報》副刊。

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