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豆腐」煲湯最啱 點解咁唔老黎?



「冬瓜豆腐」在粵語俗語中,代表發生意外、不測的含義,相當唔老黎(不吉利)。點解這兩種又平又好味,最啱煲湯的素食食材會落得個壞名聲?一切還要從廣東人的喪葬習俗講起。

按照廣東人的傳統習俗,辨完喪事,家屬都會設酒席招待出席喪禮的親朋戚友,通常稱為「解穢酒」,有解脫消除種種憂傷與晦氣之意。通常每席有七款素菜和一款甜品,其中必有冬瓜和豆腐兩味素食食材。另外,在盂蘭節祭祀中,也有煮冬瓜、豆腐獻給孤魂野鬼享用的傳統,所謂「呃鬼吃豆腐」就正有此意。久而久之,廣東人就將「冬瓜豆腐」代指發生意外或不幸事件。

「冬瓜豆腐」也能從史籍中找到蛛絲馬跡。《周禮》中有「凡祭祀,供豆脯」的說法,「豆」指珍饈,「脯」即肉乾,這些昂貴食材是皇家祭祀貢品,平民百姓自然無福擁有,不過據說因為「豆脯」的豆與「豆腐」的豆諧音,豆腐亦是廉價又美味的食物,所以古代百姓便用豆腐作為喪席上的素食主角。至於冬瓜,據說是因為去皮後晶瑩素白,價錢也相宜,所以被當作豆腐的最佳拍檔。事實上,「瓜」在粵語中也確實有「死」的意思,譬如「瓜柴」、「瓜老襯」等。

相對南方人,北方人則多用「三長兩短」來形容人遭遇不幸或不測,也與古代喪葬禮俗有關。《禮記》記載:「棺束,縮二,衡三;衽,每束一 」,「衽」原本是衣服的縫合處,在上文中解作木楔。古人蓋棺沒有釘,會用木楔、皮帶將棺木捆綁固定。棺木橫向捆三段,縱向捆兩段。所以「三長兩短」變成封棺的固定方式流傳至後世。久而久之,就帶有意外、死亡等相關的不吉利含義。

另外,相傳古代若出現命案,官員辦案前通常都要由專職人員驗屍,古時稱為「仵作」。以前沒有先進科技,所以驗屍往往無法在命案現場進行。屍體要先放入棺木中運走,再由仵作驗屍。而這副棺木通常是由六塊木板組裝而成,四周是長木板,兩端是短木板。

仵作驗屍時,要打開棺蓋,棺木只剩三長兩短的五塊木板,驗屍時周圍的人都忌諱說不吉利的話,所以便用三長兩短來代指意外、災難、死亡等不吉利的字詞。「三長兩短」的說法便隨著驗屍傳統一直流傳。
相關新聞 點解清室要滿朝文武戴佛珠?
想看更多博客文章,請瀏覽《巴士的報》博客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