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早篩查 完備預防大腸癌

【星島日報報道】生署將於9月28日(三)正式推行大腸癌篩查先導計畫,為指定年齡的香港居民提供政府資助,進行分階段預防大腸癌的篩查。專家指,大腸癌是本港最常見癌症之一,由於大腸癌多數由良性瘜肉變化而成,早期大腸癌未必有明顯病徵,但只要及早識別和診治,可大大提高治瘉率。 文:吳蔡邦 圖:褚樂琪、新華社、星島圖片庫 模特兒:Silvia 本港最常見癌症之一 香港癌症基金會顧問醫生傅惠霖(左圖)指,大腸癌是本港最常見癌症之一,而且個案每年上升。「2013年,香港便有4,769宗大腸癌新增病例,同年因大腸癌死亡者則有1,981人,而男女病人分布平均,病發年齡中位數為七十歲。」他又指,雖然近年新症數量不斷上升,但其實是由於人口老化問題所致,病發率基本上並沒大改變。而大腸癌的成因在醫學上仍未能確定,部分已知的潛在因素包括年齡增長及吃高溫烹調食物等。 此外,大腸癌多數由大腸瘜肉演變而成,過程可長達十年,早期大腸癌亦無明顯徵狀,但可能出現如糞便帶血或附有黏液、大便習慣改變如間歇性便秘或腹瀉等病徵,如以上徵狀持續超過兩星期,便應注意。 可採糞便或內窺鏡檢查 大腸檢查能有效減低發病及致死機會,現時相關檢查方式很多,如鋇劑灌腸檢查及內視鏡等,而現時最主流的方式有兩種,其一便是大便隱血測試。「糞便帶血是大腸癌、腸瘜肉的徵狀,但出血位置如果離肛門有一定距離,血便不能被肉眼看到。」隱血測試是以檢驗糞便有否隱血來確認受檢者是否有出血問題,好處是容易進行又比較便宜,但缺點是誤差大。「另一種便是內窺鏡檢查,以可屈曲、末端裝有鏡頭的軟管從肛門放入體內,檢視大腸內壁,這檢查所需的費用較隱血測試高,但效率較高,而且若在過程中發現腸道有瘜肉,更可以直接切除或抽取活組織進行化驗。」 至於醫治手法,外科手術是主要方式,據傅惠霖醫生解釋,手術目的是盡量將腫瘤徹底切除,所以一般會將有腫瘤的大腸切除,再將兩個接口連接起來。如果病人被切除的腸臟未能重新連接,便須進行造口,即是說他們以後不能自然排便。但時至今日,手術技術進步了不少,大部分患者術後都能自然排便,毋須進行造口,生活與常人無異。「手術後遺症不常見,因為多以微創方式進行,病人基本上不用擔心未來生活受影響。」他又補充,如發現時癌症已到了第三期,癌細胞已轉移到鄰近的淋巴結,或者手術後復發風險較大者,都有機會需要接受化療。 收費一覽 養和醫健 中文大學何善衡腸胃健康中心 港安醫院 結腸鏡檢查:$4,570 切除瘜肉:$600/顆,其後每 顆$140,最高收 費$2,420 查詢:2892 7522 大便隱血測試:$200 大腸鏡:$7,800(診斷) $11,380(基本瘜肉切 除)$12,380(大於一厘 米的高危瘜肉切除) 乙狀結腸鏡:$5,500至$8,170 查詢:2632 4316 大腸鏡檢查(含住院費): $19,668至$34,590 大腸鏡檢查及瘜肉切除術(含住院費): $23,314至$36,554 查詢:2275 6688 註:以上測試並非由受訪人士推介。以上價格只供參考,一切以院方公布為準。 註冊中醫師 陳潔娜醫師 康德堂中醫診所註冊中醫師,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學士及香港浸會大學生物醫學(榮譽)理學士。 ST:Sing Tao KN:Kit Na ST:中醫認為大腸癌有甚麼成因? KN:「飲食不節」,過食膏梁厚味(即肥膩食物)、過飢過飽,都會傷及脾胃,影響脾胃運化功能,產生濕熱,下注大腸;「情志所傷」,即長期被情緒困擾,可引致體內之氣運行失常,容易產生痰濕、血瘀等病理產物;體質虛弱者當體內正氣不足,臟腑功能失調,加上濕熱、血瘀、痰濕,蘊結於大腸,日久便會形成腫瘤。 ST: 有哪些行為和飲食習慣會引致大腸癌? KN:高脂低纖飲食、精神緊張、長期飲酒、大便習慣不良等都有可能引致大腸癌。除了大便有血、狀態異常者,中及老年人、大腸腺瘤患者、大腸癌患者的家庭成員、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克隆氏病患者等患上大腸癌的機會都會較高。 ST:患者有甚麼方法可舒緩大腸癌的症狀? KN:少吃肉、辛辣刺激食物,多吃菜,戒食醃製品、煙熏和油炸食物,並戒煙酒,做適當運動,養成早睡早起、定時排便的習慣,都有助舒緩大腸癌的症狀。以下食療適合患者使用: 赤小豆薏米粥 材料︰赤小豆5錢,薏米1 做法︰先將赤小豆浸泡半日,與薏米同煮,直至 薏米爛成粥。進食時可加入少量糖或蜂蜜。 功效︰清熱解毒,健脾祛濕,適合大便次數多或 大便兼有黏液膿血的患者。 註:食用前請先諮詢醫生意見。 ●大便有血、大便狀態異常者患上大腸癌的機會較高。 ●內窺鏡檢查雖較貴,但效率較高。 ●吃高溫烹調食物可能誘發大腸癌。 ●香港大腸癌患者病發年齡中位數為七十歲。 健樂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