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忌備忘 中醫流行外用療程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肩背痠痛,往中醫診所治理,除處方中藥服用外,有時候醫師也會建議以外用療法如刮痧、拔罐及艾灸等治療。究竟此等外用療法各自的主要原理及功效如何?若自行應用時,又有甚麼守則須注意?否則會否有反效果?文:pc 部分圖片:星島圖片庫、 新華社、中新社 三大療法各具功能 中醫師徐俐(上圖)指出,刮痧是根據中醫學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遵循「急則治其標」原則,運用手法加強刺激經絡,使局部皮膚發紅充血,從而有醒神救逆、解毒祛邪、清熱解表、行氣止痛、舒筋活絡,以調整臟腑陰陽及健脾和胃等作用。 「拔罐是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火、抽氣等方法產生負壓,使之吸附在體表,造成局部瘀血,以達到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等功效。」徐醫師續說,艾灸是針灸療法中的灸法,乃用點燃艾葉製成的艾柱\艾條來熏蒸人體穴位,達到行氣通絡、升陽、扶陽固脫等保健治病作用的療程。 稍一不慎易燙傷 前往註冊及合資格的中醫診所進行有關療程,當然受一定安全保障。不過,近年不少曾習中醫外用療程,又或擁有刮痧經驗的朋友,也許會憑經驗,嘗試自行或替親友刮痧,事實上,老一輩人士,甚至會於家中自己進行拔罐。如真的要進行這些療程,有甚麼安全問題須注意?「刮痧的器具不要太過尖銳,刮痧力度要適中。」徐醫師提醒大家,刮痧不是求刮出多少痧,也不是愈多痧愈好。「而且不是用力愈強,痧就會愈多的。」 至於拔罐,若是拔傳統的火罐,更應小心灼傷及燙傷等意外。徐醫師忠告,「用罐吸附體表皮膚時間不宜過久,以免產生水泡。」進行艾灸就要當心別燙傷患者皮膚。 不當使用損病情 如果應用不當,又會否出現反效果?「這三種治療方法都是以強烈刺激的手法進行,故使用時必須小心為上,有些不適宜施用這些重手法的病人,在接受有關治療後,會出現暈眩的情況,例如某些本身體質已經很燥熱的人,接受艾灸後很易會發燒或咽喉疼痛。」因此,徐醫師提醒大家,一般體質太虛弱或燥熱人士,均應於及格註冊中醫指導下才進行療程。 講求施治手法 刮痧手法有十多種,其中最常用的手法:手拿刮板,作治療用途時刮板厚的一面對着手掌,保健為本時刮板薄的一面對着手掌。刮拭方向從頸到背、腹、上肢,再到下肢,從上向下刮拭,胸部從內向外刮拭。刮板與刮拭方向一般保持約四十五度至九十度角進行。 必須注意刮痧板一定要消毒,刮痧時間一般每個部位刮三至五分鐘,最長不超過二十分鐘。刮痧次數一般是第一次刮完後再待三至五天,痧退後才再進行第二次刮治。出痧後一至兩天,皮膚可能感到輕度疼痛及發癢。 艾灸源起 在古時的中國,艾草屬於重要的民生植物,是常用於配合針灸術的天然素材,統稱為「灸」。所謂針灸其實分成兩個部分,「針」就是拿針刺穴道,而「灸」就是拿艾草點燃之後去熏、燙穴道,穴道受熱自然具有刺激作用,但並不是任何紙或草點燃了都能作為「灸」來使用。艾草於燃燒時所揮發的氣味,同時亦發揮了一定功效。 中國民間用拔火罐的方法治療風濕病時,常以艾草作為燃料,可使療效更佳。 雞蛋散瘀驗方 坊間有驗方流傳指若撞瘀碰傷,將銀器如銀幣或銀戒指,藏於煲熟的雞蛋內一併碌患處,可產生去瘀作用,是否有根據?徐醫師解釋,撞瘀碰傷後,使用以上方法,主要是靠雞蛋的熱力,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所以撞傷後的青腫瘀血更易消退和散開。 選用雞蛋,可能是因為雞蛋本身形狀易於及適合在皮膚上滾動,而且軟硬度合適所致。反而坊間所指的銀器可吸風祛瘀作用,中醫學則對此存疑,銀器會變色應是和雞蛋內某些元素起了化學反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