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流動學堂進駐中學教保育

市區重建局舉辦的「市區更新睇真D」中學流動車學堂,以多個互動遊戲介紹重建項目。

(綜合報道)通識科涵蓋不少議題,其中一個大熱就是市區重建及保育,Elsie認識不少學生準備通識考試時都會多加留意相關議題。市區重建局今學年開始,配合中學通識及地理科課程舉辦「市區更新睇真D」中學流動車學堂。Elsie早前就獲邀到聖安當女書院,與同學一同登上流動學堂,通過互動遊戲,輕鬆但全面地認識舊區面對的問題及重建帶來的改變。 Elsie知道,市建局數年前於上環成立了市區更新探知館,用遊戲及模擬籠屋等方法,亦不時舉辦導賞團向學生介紹重建項目。今個學年更新設「市區更新睇真D」中學流動車學堂,將展館帶入校園,於午飯、小息及放學時段開放予同學參觀。 市區重建局負責不少舊區重建項目,流動車的負責人同Elsie講,通識及地理科均觸及重建,而市建局擁有豐富的重建資料,只是比較硬邦邦,故一直希望用輕鬆手法向學生介紹,「希望學生不止『坐定定』單向聆聽,而可以利用活動教學形式。加上不是每所學校都能安排參觀探知館,我們就想把展館帶進學校。」 流動車學堂由貨櫃車改裝而成,貨櫃的其中一邊可以揭開,成為半開放式的展覽館,並設有觸控式熒幕,以及流動展板。同學需通過問答遊戲認識市建局工作,再分別完成「舊樓解鎖」及「小城市大冒險」互動電子遊戲,並完成工作紙。前者以找不同方法講解舊樓失修的情況,如鼠患、失修、劏房及板間房等問題;而「小城市大冒險」則類似大富翁遊戲,讓玩家經歷重建及修復樓宇過程。 Elsie試玩後發現遊戲玩法簡單,但當中提及詳細數據及資料,如香港現時有約四千幢樓齡逾五十年的樓宇,其中四分之三正面對鋼筋生鏽、石屎剝落問題。所以同學亦要花時間理解,並消化內容。聽負責人講,流動車學堂暫以中學生為對象,所以內容配合通識及地理科課程,至今已到訪了九所中學。 其中一所參與學校是位於油塘的聖安當女書院,當日有多班中六同學登車。該校通識科主任吳惠琴就同Elsie講,該校鄰近受重建影響的觀塘,故學生亦有留意。「同學發現舊店鋪,或者經常光顧的文具店都消失,會感受到重建對自己有影響。以往同學多認為舊區殘舊值得重建,但漸漸發現重建不止興建新樓宇,還會令舊事物消失,開始反思社區是否值得保留。」 她表示,通識科須融會具體經驗及知識,故要深入分析議題,除了經驗,堅實的知識基礎亦非常重要。「學生其實大多能掌握支持及反對重建的基本論點,但很少宏觀地分析整個香港重建及發展,如何配合不同持份者的需要。車上活動介紹市建局的工作,以及對不同重建持份者的影響,比書本更深刻具體。」 Elsie亦同兩位中六同學陳樂庭及林梓瑩傾過,她們均認為流動車學堂提供了教科書以外的資訊,「流動車形式不錯,因為可以離開課室,不止『木獨』地聽老師教書,又通過遊戲學習,氣氛輕鬆很多,亦更『入腦』。」 陳樂庭並非居於重建區,故只能從報紙及課堂認識重建的來龍去脈,或平日行經重建區留意一下。至於家住觀塘的林梓瑩就較感受到重建的影響,「如觀塘裕民坊以前有個小販市集,狹窄亦很熱,有點不見天日的感覺;但新建的小販市場更整齊舒服,不過亦留意到行人減少了,重建亦會犧牲鄰里關係。」 兩人認為流動車學堂深入介紹舊區失修、內城區衰退等重建原因,亦有列出具體例子,故對通識科學習頗有幫助。「通識科只會約略教授重建是甚麼,但今日流動車上有介紹一些重建例子,如灣仔唐樓活化成動漫基地,都是書本沒有教授的。」 吳主任補充,要在通識科取得好成績的關鍵是深入全面的分析能力,所以是次活動只是入門,學生通過專題研習及搜集資料會更深入認識重建。她又強調,不止重建議題,通識科與生活息息相關,建議家長從小與子女討論社會事務,「加強他們對社會的觸覺,建立他們關心社會的價值觀亦有幫助。」 若有任何家長關心的話題,歡迎報料。傳真:2798 2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