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藝術家聯手 校園角落添色彩

樂善堂小學九位小學生與視藝老師劉美娜(後右一)利用木條及舊木椅,重新組裝成半圓形椅子「愛巢」。

(綜合報道)新學年今日正式開學,除了熟悉的同學及老師,舒適的校園環境亦有助同學收拾心情,重投學習。Elsie早前出席第二屆「創藝@校園」頒獎典禮暨展覽,知道包括樂善堂小學及保良局蔡繼有學校在內的二十所中小學,由學生、老師及藝術家聯手,製作裝置美化校園。有份參與的同學不但可發揮藝術小宇宙,更從中學習團體合作,亦提升解難能力。 「創藝@校園」由保良局與香港教育學院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合辦,今年踏入第二屆,共有二十所中小學入選。於一四至一五學年,學校獲派藝術家及教育學院學生或工作人員到校,協助師生規劃美化校園,藝術家更會指導同學藝術技巧。Elsie日前獲邀出席「創藝@校園」頒獎典禮暨展覽,欣賞了當中十四所學校的部分製成品,包括木椅、陶瓷、戶外桌、藝術裝置等,當中不少更利用循環再用舊物料製成,非常環保。 活動當日亦頒發了四個大獎,「最具藝術性大獎」由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湯國華中學獲得,而聖公會莫壽增會督中學就獲頒「最具創意大獎」,保良局蔡繼有學校則獲「最具實用性大獎」。至於聖公會聖雅各小學及仁愛堂田家炳小學,就同時獲「Tumblr最佳參選大獎」。 評審小組成員之一,歐華爾顧問有限公司董事及始創人羅健中表示,評選過程考慮了作品的藝術性、創新及實用性。「過程感受很深,因為很多作品都不止於視覺藝術作品,更能真正改善學校環境。」 而其中一件吸引Elsie的作品,是樂善堂小學的「愛巢」,由大量木條交錯圍繞成半拱圓長椅,可媲美在家具店看到的設計師作品。若非負責的視藝科老師劉美娜解釋,實在很難認為這是九位小四及小六學生的作品。「設計主要由視藝科老師構思,獲選後再由到校設計師莊一淦協助改良及製作。學校空間不大,只有兩邊天井可供美化。那裏原有三個皮蛋缸,用作養金魚,我們便想到製作鳥巢,包圍這些孕育生命的『蛋』。」劉老師說。 小五生葉家如更向Elsie介紹設計的象徵意義,「鳥巢代表親情,因為三個魚缸就像蛋,被鳥巢圍在中間。椅子上面有兩隻木板製成的小鳥,就像父母保護孩子,而坐椅子的人就像置身這個家庭當中。」 部分木板來自學校的廢棄長木椅,在校工及老師協助下,九位女同學負責拆除及重新組裝成半圓形。兩位小五同學吳銘菲及陳嘉儀去年十月開始,跟隨老師學習鋸木、鑽孔、「揼釘」及組裝。「木椅很厚,需要兩位同學協助固定,我才可以用大鋸鋸開,還要用盡力氣。不過很好玩,因為以前未用過這些工具,又須與同學合作,完成後作品更會放在學校,很有成功感。」 劉老師認為,學生於創作過程中需要互相合作,遇到問題亦要找出解決辦法,是很好的訓練。「好像製成品最初弧度不足,他們須思考如何從結構及物料作出改善,能提升解難能力。」 至於另一件Elsie很欣賞的作品是「CKY In Wonderland」,由保良局蔡繼有學校創作,更奪得「最具實用性大獎」。聽今年升讀十二年級的陳品安(Regina)及丘宜正(Nicole)講,作品由構思到製作均由「Refurbishment Club」的學生負責。「作品靈感來自《愛麗絲夢遊仙境》,我們對當中角色及奇幻元素着迷,覺得可以借天馬行空世界,令同學暫時放下學業壓力。」 二十六位來自不同年級、修讀不同學科的同學,以木板及陶瓷製作椅子、樹形裝置、蔬果、風鈴及花盆等,當中不乏有趣顏色組合,好像一個紫色條紋的南瓜。「我們並非想複製愛麗絲的世界,而是運用顏色及怪異外形去營造相似氣氛。」他們說,創藝@校園亦派出陶瓷藝術家黃美嫻到校,提供約三個月的陶藝訓練。 兩人都覺得計畫非常有趣,Nicole更從中體驗到策劃活動的難處。「我是活動領袖之一,要從同學的建議挑選最佳設計,亦須分配工作,過程中更要照顧同學的感受,很有挑戰性。」 這個幻想世界設於校門旁的小花園,師生每天均會路過。他們說,現時很多同學都愛到該處休息或拍照。其中一位負責計畫的老師,設計與科技科主任Donna Gee認為,學生參與令校園更能代表學生,「去年我們亦有參加此計畫,但選擇了較偏遠位置。今年特地選擇校門旁,希望讓校舍能有更多學生元素。」 雖然於大本型商場舉行的展覽今日是最後一天,但所有作品將會移師所屬學校校舍,供全校師生欣賞及使用,更具意義。Elsie亦相信,同學每天上學見到自己的作品於校園展示,必定能增加對學校的歸屬感。 若有任何家長關心的話題,歡迎報料。傳真:2798 2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