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校筆記》憶文革 哀而不傷

【星島日報報道】一九六六年文革爆發,錢鍾書、楊絳即被打成「反動學術權威」,被整得苦不堪言,但楊絳以其堅毅的性格,陪伴丈夫渡過了黑暗日子。錢鍾書在社科院文學所被貼了大字報,楊絳就在下邊一角張貼小字報澄清辯誣;被人剃了「陰陽頭」,她就連夜趕做假髮套,第二天照常出門買菜;「革命群眾」要她洗廁所,她就把污垢重重的女廁擦得煥然一新。 一九六九年,錢鍾書夫婦下放至河南幹校改造,年近六十的楊絳負責種菜,擔任通訊員的錢鍾書,每天去郵電所取信的時候,就特意走菜園的東邊,與楊絳「菜園相會」。楊絳看管菜園時,還會利用時間看書或寫東西,一同下放的同伴回憶,「你看不出她憂鬱或悲憤,總是笑嘻嘻的。」 十年文革,錢、楊夫婦備受折磨,親人離散。一九七○年,女婿王德一在批鬥中不堪受辱自殺,同年,楊絳的妹婿孫令衍也在天津大學自殺身亡。不過,沉重的傷悲未把錢、楊壓垮,在此期間,錢鍾書仍寫出宏大精深的古籍評論著作《管錐篇》,而楊絳也完成了譯著的巔峰之作--八卷本的《堂吉訶德》。 文革後,楊絳動筆寫《幹校六記》,由錢鍾書寫引言,以樸實簡白的文字,淡淡地道來一個年代的荒謬與殘酷,出版後引起國內外關注,中共理論權威胡喬木評道:「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纏綿悱惻,句句真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