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巧反拙】清理耳垢易損害耳朵 不清理耳垢真的可行嗎?

耳垢是保護身體的重要屏障之一,可以沾黏異物,保護耳道不受灰塵入侵,也能減少細菌、黴菌在耳內滋長。然而我們都覺得耳垢只是毫無作用的排泄物,需要定期清理。事實上,這樣不但會破壞外耳道既有的防護功能,甚至容易刮傷耳壁。耳垢真的不需要我們清理嗎?

耳垢是由什麼組成?

耳垢主要成份包括淺部外耳道腺體的分泌物及耳道深部細胞往外排出的角質層。耳蠟腺最初的分泌物是乳狀,與空氣結合後變成褐色帶黏性物質,再與皮脂腺的分泌物及上皮細胞角質層相混合後,即形成所謂的耳垢。

耳垢呈現弱酸性且含有一些內在酵素,由於上述原因它具有兩個重要功能,一是可以保護外耳道,另一是具有抑菌功能。1980年,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就證實耳屎對10種細菌具有顯著的殺滅效果。

此外,耳垢可分為乾濕兩種,乾型耳垢呈灰褐色,質地乾而易碎;濕型耳垢呈金褐色溼而黏,又被稱為「密蠟型」耳垢。

研究顯示溼型耳垢為顯性遺傳且較好發於白種人,而黃種人則有較多的乾型耳垢。一般說來濕型耳垢較容易發生耳垢阻塞,不過這兩類耳垢的制菌能力並沒有很大的差別。

清理耳垢反而會損害耳朵?

用棉棒、耳挖或其他硬物挖耳只會把耳垢推得更深,堵塞耳道,引起耳朵不適及影響聽力。自己動手挖耳可能會弄傷外耳道的皮膚,而且使用不潔的工具挖耳是導致外耳炎的常見原因。

其實只有以下情況才需要進行耳垢清除:

1. 外耳道被耳垢阻塞造成聽力障礙及不適

2. 耳垢遮蓋耳膜妨礙診斷耳科病症(例如中耳炎等)

3. 需要長期使用助聽器或深耳道式耳塞的人士

不清理耳垢也不會影響聽力嗎?

正常情況之下,外耳道就像輸送帶,上皮會由最深處的耳膜慢慢地往外推出。如此一來,能將一些污垢和灰塵等排出耳道,讓耳朵不至於堵塞住。其實隨著平日進食咀嚼的動作也可以牽引外耳道,幫助耳垢排出。

其實耳垢阻塞的問題不算十分普遍;大部分人即使從不掏耳朵也不會出現問題。而一般人游泳或洗髮後或會出現耳垢吸收水分後膨脹,完全堵塞耳道。患者可能突然覺得聽力減弱,並有耳痛的感覺,只要待乾爽後就能回復正常。

特別注意是耳垢特別多(尤其是濕型耳垢)、外耳道畸形、陝窄或表皮角皮質細胞生長異常的人士。因為耳垢排除能力會較差。耳垢長久堆積會完全堵塞外耳道,導致聽力下降、有耳塞和痕癢的感覺,甚至耳鳴。

當耳垢堵塞至耳道深處的時候,偶然有暈眩;而牙較活動時或有耳痛和聽到很吵耳的聲音。如果有這種情形,應儘快請教耳鼻喉科醫生。

資料來源:衛生署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製圖/文字:Health Concept

原文

你或許有興趣
【關節健康】劇烈運動易令關節響起警號 教你促進軟骨重生減輕痛楚
【罕見病例】患嚴重嗜睡症印度男子 曾一次入睡25日 年睡300日
【依依不捨】悅悅心跳兩度停頓 醫生料一至兩天內離開
【極限運動】25歲哥倫比亞女子玩笨豬跳 未連接主繩索墮地亡
【病毒溯源】針對實驗室洩漏 中國拒予世衛展開新階段調查

如欲觀看更多相關文章,請瀏覽 Health Conce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