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唧丸——潮州老師傅「港」毅力

手唧丸——潮州老師傅「港」毅力

(綜合報道)一碗簡單美味的手做魚蛋,隱藏一個刻苦耐勞的不平凡故事,同樣地,一碗手唧牛丸可體現自強不息的香港人精神。這兩位老實的潮州師傅,憑傳統「唧丸」手藝,於飲食界縱橫多年,打造金漆招牌,讓大家品嘗到真正的地道平民美食。 飲食業競爭激烈,加上沒年輕人肯入行,唧魚蛋這門傳統手藝幾近失傳。以魚蛋、魚片馳名的夏銘記麵家,位於油麻地新填地街,由七十七歲老闆夏老先生掌舵,他是香港最年長打魚蛋師傅之一。入行四十年,夏老先生一直親自打魚肉至起膠,近年才改用機器輔助,卻堅持以人手唧魚蛋,原因只為客人可吃到軟滑的佳品。老店有不少明星客人,影星狄龍捧場了三十多年,蔡瀾更大讚魚片是其至愛,但他給自己的魚蛋評分卻不高,早年有八十五分,現在是六十分。「以前漁民交來的本地魚,眼珠精靈好新鮮!現在已很難捉到本地魚,尤其是九棍,魚蛋要有齊九棍、仔、黃鱔等製造才好味。」 製作魚蛋,必先以魚肉、冰及鹽打成魚漿,當中有軟、硬漿之分。軟漿的冰塊分量較多,可增添軟滑口感,亦最考師傅功力,因所下冰塊分量都要按魚肉質素而調節。夏老先生堅持用新鮮黃鱔及仔來打魚蛋,因魚味較濃、富膠質,可打出優質軟漿,但他慨歎坊間很多師傅因魚肉質素差,或為省時間,寧願製作硬漿,甚至加入其他料材,令魚蛋更為彈牙。他自豪說:「我的魚蛋賣點是魚味濃,不是彈牙!」 夏老先生大半生奉獻給飲食業,其座右銘是講信用和專注,做人如唧魚蛋般要「有料到」。他自言一生老實而衝動,年輕時由內地來港打工,見到僱主「呃秤」便看不過眼,憤然辭工。他由開麵店至今,堅持不欺騙、用心製作魚蛋,大半生努力不懈,終於建立金漆招牌。儘管他常說入錯行,但孜孜不倦,四十年來鮮少休息,只曾往外國旅行十天,以及回內地探望母親。甚麼原因,令他永不言休?他說熟客猶如親人,聽到他們大讚魚蛋好味,便非常滿足,千金也買不回來。 小記去年採訪專題,尋找百分百純牛丸,認識了郁香園的老闆邢先生。本來從事紡織業的邢先生,人到中年,遇上香港經濟轉型,憶起兒時曾跟父親學打牛丸,於是發揮獅子山下自強不息的精神,毅然轉行,開店賣牛丸麵。 坊間不少師傅為減成本,加入豬肉製成牛丸,他卻堅持用新鮮黃牛胸肉、肩肉及腿後側肉打製;以前一直用鐵棍打牛肉,後來力氣不復當年,只好用機器代替,但堅持手唧牛丸,以保持爽滑口感。四年前,麵店因業主加租,搬到紅磡崇潔街,人流較少,生意大受影響,但邢先生卻看得開,他說年輕二十年會搬到旺區打拼,但現在年紀大,只以唧牛丸來打發時間。談到子女均不願接手生意,這門手藝或會失傳,樂天知命的他說:「不要緊,你的報道刊登後,可能會有人跟着學呢!」說完會心微笑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