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繪港式海報 幽默而不失設計感

現在看電影,我們都習慣先看預告片,但有時預告已透露不少情節,少了懸念。在七十到九十年代的香港,一張流行手繪電影海報便是預告的全部。如何用一張平面的海報,吸引人看一套電影?從選角、動作、顏色、以至文案,通通都經過精心設計,光是海報可能已是一張經典的藝術作品 —— 林嘉恒自從遇上舊電影海報後,便被畫中的歡樂感染,為之著迷。

在這個人人都速食的年代,他決定回歸基本,以手繪港式海報的風格,重新演繹現代電影海報,以自己的方法,留住這一個時代的香港。

舊電影海報的溫度


今年26歲的恒仔,從小喜愛繪畫,對人像情有獨鍾。本是平面設計師的他,就在工餘時開始了「無紙用工作室」,在網上分享人像作品,但無論畫得多似,卻依然感到不滿足。直到他看到了本地畫家阮大勇的海報作品,靈機一觸,生出想法,「不如將人像與海報結合,又可以帶出多點意思。」

舊時的電影海報愛以獨有的廣東話直譯「鬼佬」電影名字,恆仔保留了這個特色,以喜愛的英雄片出發,設計了《溫打烏文》(Wonder Woman)海報,又以「鬼佬」張保仔形容加勒比海盜,從戲名、字體、院線、顏色、人物設計等等都刻畫得一絲不苟,加上充滿幽默感的港式文案,既為海報增添了熟悉感,又搞鬼得讓人忍俊不住,忍不住每張作品都慢慢細看。


「無紙用」習慣先用平板電腦畫不同元素,再放到電腦排版。

恆仔拿起畫筆,熟練地為畫作上色。慢工出細活,原來光是畫一個人,也要花上四至五小時!最難拿捏的就是臉上的紋理,深一點就顯老,淺一點卻不夠立體。他讚嘆前人:「以前科技沒有我們發達,但那年代的畫作卻很有靈魂。」

雖然自己少有舊海報,但幸好身邊有位舊海報收藏家朋友,讓他不斷研究舊海報的風格。除電影外,他漸漸開始從日常生活及流行文化中取材,例如香港人會上頭柱香的習俗,甚至近來掀起本地追星熱潮的 Mirror 等畫海報。他希望以舊有的繪畫風格,紀錄生活日常,用自己的方法,留住這一個時代的香港。

人與事或許留不住,但至少可以畫下來,把回憶保存在海報中,將當中的快樂傳承下去。

「無紙用工作室」@NoPaperStudio

撰文、攝影:蒲
海報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