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隔音屏擴居屋地 房署奇招增200伙

東涌第廿七區居屋地盤。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由於覓地建屋刻不容緩,而「插針樓」遭遇極大地區阻力,房署唯有出奇招擴張居屋地盤,最新建議在東涌第廿七區居屋地盤,拆去旁邊佔地八百平方米的隔音屏障,將窄長的土地納入原來九千平方米的地盤範圍,以換取增加樓面面積,用盡地積比,此舉成功為該項目增加二百伙,合共提供一千二百個居屋單位。 政府覓地無所不用其極,用盡城規條例允許的空間增加樓面面積。去年獲離島區議會通過的東涌第廿七區資助出售房屋發展計畫,原地盤位於北大嶼山醫院對面,面積達九千平方米,項目高度限制為主水平基準上一百三十五米,即可興建兩座不高於四十一層高的大廈,但項目地積比為六倍,提供一千個單位,供三千一百人居住,預計一九至二○年落成。 不過,受地盤面積所限,房署的設計即使用盡了城規條例容許的樓面面積,兩座居屋大廈最終未有達到高度限制允許的四十一層。 為求用盡剩餘高限,房署與有關部門商討及作出技術評估後,使出「借地積比」計策,建議拆走地盤西北面裕東路旁的一道隔音屏障,將原屬「道路」的八百平方米窄長土地,改劃成住宅用途,並納入居屋地盤範圍內。 成功令地盤面積由原約九千平方米,增至約九千八百平方米,增幅近一成,如擴展地盤的地積比同為六倍,新增的樓面面積則達到四萬八千平方米,而額外的樓面面積可「轉移」至兩座居屋大廈使用,令兩座大廈可增加二百個單位,樓宇分別達三十七層及四十層。 房委會建築小組成員劉詩韻表示,一般而言,可以透過拆除隔音屏障增加地盤面積的例子不多,但無論發展商或政府,均會傾向盡量善用「死地」,但需要視乎可增建多少個單位,以及所涉額外成本,逐次審視決定。 她又認同,現時隔音露台或隔音窗的技術較過往先進,加上調整樓宇布局,在不安裝隔音屏障下建屋的機會增加,同樣可通過環保署等部門對噪音的規定。不過,她指出,隔音窗等裝置會令到單位通風較差,或者需長時間使用空調。 離島區區議員鄧家彪表示,有關隔音屏障存在已久,可為馬灣新村居民阻隔裕東路的噪音,但裕東路不是高速公路,一般是往來逸東邨的巴士等車輛,沒有很大噪音問題。不過拆去隔音屏障可能會對擬議居屋的住戶造成噪音困擾,房署需要交代如何解決噪音問題。鄧家彪續指,居屋供應短缺,增加居屋單位是好事,即使以略為增加噪音影響,與二百個單位作交換,在社會利益立場上仍覺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