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院研發一秒驗水有毒物

教院科學與環境學系副教授周卓輝(左一)與碩士生何佩瑜(左二),合作研發化學超分子,檢測及降解水中有毒污染物。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一直爭取「正名」大學的香港教育學院,不斷推動跨學科研究。今年教院從研究資助局取得的研究項目有四十七個,資助金額達二千五百多萬元,較去年增加三成三,屬歷年之冠。其中科學與環境學系副教授周卓輝與碩士生何佩瑜,研發化學超分子,可一秒檢測水中的草酸及山埃,最快約一小時降解毒性。 研資局每年均通過優配研究金及青年學者計畫,向八大院校分配研究金。教院署理副校長(研究與發展)呂大樂表示,今年教院的兩個計畫,共獲資助四十七個研究項目,涉款達二千五百多萬元,「不在於數目多少,而是對研究人員的認許。」 其中一項獲優配研究金逾七十萬元撥款的計畫,由教院教學與環境學系副教授周卓輝帶領,與哲學碩士生何佩瑜及四位成員,合作研發化學超分子檢測及降解水中有毒污染物。何佩瑜解釋,「我們設計並合成新的化學超分子,可一秒知道檢測結果,如草酸及山埃,最快約一小時降解毒性。」 周卓輝表示,當超分子於水中遇上污染物就會變色,技術上可應用在檢測食用水的重金屬,包括近日市民關心的鉛。他希望可將技術應該於醫學層面,將超分子用於癌症化療藥物,區分癌細胞與正常細胞的同時,殺死癌細胞。 同樣獲優配研究金的文學及文化學系系主任余君偉,計畫利用二十五萬元撥款,從多方面蒐集本港七十年代的新詩作品,並分析作者如何將當時的日常生活體驗,以新詩的方法呈現。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副系主任黃蔚皓,則會進行有關注意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與一般青少年的大腦的研究,了解他們如何控制衝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