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院研腦活動 忌物質獎賞學習

教院教育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助理教授黃蔚皓建議,家長應盡量避免以物質獎賞子女。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不少家長喜歡以物質獎賞子女,但香港教育學院教育及發展神經科學研究組發現,物質可刺激子女腦部釋放物質,短暫加強動力,但非長遠之計,因為一旦改變腦部結構,受生理因素影響,學童會依賴獎賞,下次變本加厲,要求更多。專家提醒家長避免以物質作誘因,應鼓勵子女追求知識的樂趣。 人體大腦分獎賞系統(reward system)及抑制系統(inhibition system),前者好比汽車的油門,推動人向前行,後者則類似煞車系統,兩部分互相協調,主宰人的決策及自制能力。香港教育學院教育及發展神經科學研究組成員兼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助理教授黃蔚皓利用磁力共振掃描,研究六十名就讀中三至中六的學生,讓他們玩含賭博成分遊戲,分析他們的腦部活動。 今次研究測試過程要求學生在不同引誘下抉擇是否「博一博」,考驗同學的自制能力及了解他們的行為動機。 黃蔚皓分析研究數據後發現,大腦是要不停受刺激才會有效果,他舉例指家長今次買電話獎勵子女成績好,下次便要獎電腦,才可刺激獎賞系統活動,從而鼓勵子女同樣努力,因為一旦嘗試獎勵,已改變大腦的活動,「獎賞系統活動能力減低,要有更多誘因才可作刺激。」她建議家長發掘子女內在動力,讓他們真正享受學習,不應只以物質獎勵他們,「不是次次講求即時利益,要令子女追求得到新知識的樂趣。」 青少年沉迷毒品及煙草,亦受制於大腦的抑制系統。黃蔚皓嘗試以生理角度解釋為何年輕人衝動、沉迷活動,「他們不停瀏覽社交網站、網上購物,可刺激大腦獎賞系統,釋放快樂物質多巴胺(Dopamine)」,促成不斷去做的衝動。他補充,青少年同時受青春期的荷爾蒙影響,令心癮加劇。 慾望與生俱來,黃蔚皓指獎賞系統在幾歲時已發展成熟,「小朋友常說『我要、我立即要』」,但慢慢成長後,腦的結構改變,可壓抑獎賞系統,不會太過火。」男女的大腦發展速度亦不一,黃蔚皓稱男性比女性的大腦發展遲緩,例如在大學,當男學生仍然沉迷打電子遊戲機時,女學生已經開竅,不斷做實習,為未來籌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