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患濕熱腹瀉,止瀉良藥火炭母

香港地處亞熱帶,初春時節多雨,地氣潮濕。如果久居濕地,人體容易受到濕氣侵入。有些市民一到春天梅雨季節,便覺得犯睏、身體沉重、大便稀爛,都曉得這是「濕重」所致。

外濕侵入人體後,大多聚積在肌膚、腸胃和下肢部位。濕氣嚴重的時候可見到面部和眼皮浮腫,或小腿足踝水腫,這與個人體質有關。中醫認爲易患濕氣水腫的人士多屬於脾弱氣虛體質。脾臟其中一個功能是運化水濕。若因脾弱氣虛,運化水濕的功能減弱,濕氣自然難以消散。脾弱氣虛人士,在春天多雨季節尤其容易感受濕氣,除了見有「濕重」諸種不適之外,尚可見到舌體胖大,舌邊有牙齒痕跡,舌苔白膩,這些都是脾弱氣虛、體內濕重的體徵。

部分脾弱氣虛人士,還因爲經常吃辛熱煎炸的食物,以致熱氣內生。濕氣與熱氣糾結互困,成爲濕熱邪氣。若濕熱停留腸道,可演變成腸道濕熱病證,則可引起腹痛腹瀉、大便稀爛而味臭,個別患者還出現糞便帶有血絲黏液,或者發熱體倦、食慾不振。

中醫常用火炭母治療濕熱腹瀉,取其藥性微寒,味酸甘,有清熱利濕、涼血解毒之效。火炭母主產於廣東和廣西,是嶺南常用草藥之一。於夏秋採收,曬乾後入藥。廣東地區和香港坊間亦用之製作傳統保健涼茶,常與綿茵陳、雞骨草一同煲水,分次代茶飲。這款涼茶較適合用於梅雨潮濕季節出現腹痛腹瀉,或因飲食不潔而致濕毒下痢,可收祛濕清熱、止痛止瀉之效用。新鮮採摘的火炭母全草,亦可外用。坊間有用鮮品一至二兩,水煎外洗,藥渣搗爛濕敷,可紓緩濕疹瘙癢不適。

火炭母藥性偏寒,雖然止瀉效果頗佳,但如果僅屬脾虛有濕,而無濕熱互結,腹痛不甚,大便呈稀水樣,氣味不臭,或兼見怕冷、手足不溫者,則不適合飲用火炭母涼茶。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持續及專業教育部一級講師梁浩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