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自揭年少「激情」 參與社運反建制

從事公職已三十六年的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認為社會福利署署長一職令她最有成就感。

【星島日報報道】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讀大學時曾經參加學生運動並於政總門外請願,又組織了港大第一個去清華大學的交流團,她是副團長。她形容當時與民主黨李永達、單仲偕是「一夥人」,承認當年對建制及社會有不滿,但選擇加入建制內嘗試去改變不公義事件。從事公職已三十六年的她,認為自己有做到當時所想,更指做社會福利署署長令她最有成就感,能夠「做到當日學生時代想做嘅野」。 林鄭月娥昨日接受電台節目訪問,透露自己當年報考政務主任時從未想過會獲聘,因為自知有兩個「污點」。其一,她於大學時期活躍參加社會運動,在報考政務官前六個月,曾在政府總部門外靜坐;她更指當時與民主黨李永達、單仲偕「根本係一夥人」,雖然未有李永達走得前,但亦算是前線分子。其二為當時亦相當希望認識國家,曾組織第一個香港大學去清華大學的交流團,她是副團長,李永達、單仲偕則是其團員。她指以這個背景,政府「請我係無諗過嘅事」。 林鄭月娥承認,當時亦對建制「有啲意見」,對於社會問題亦有不安及不滿,她指當時清晰地知道改變問題有兩個方向,一是於建制外、另一則於建制內,她自己就「選擇咗喺建制內試下,可唔可以改變當時見到唔係好公義嘅事件」,指自己當時帶着此目標投身政府。被問及有否做到當初所想,林鄭月娥笑指「今年係我加入政府嘅第三十六年,如果唔係覺得做到,就唔會留到今日啦」。她指從官多年挫敗感肯定有,但「未去到程度話要走返出去」,當面對挫敗感時會繼續給予自己及這個制度機會。 林鄭月娥表示,任何官僚系統均有其局限性,亦必然會面對限制,「如果想做野就要打破局限性」,但她笑指隨着職位愈來愈高,理論上應更易打破局限,「因為我可以話事」。回憶官場多年,林鄭指令她最有成就感的就是做社會福利署署長,雖然不是她當過的最高職位,但認為是最能夠做到事,亦能夠跳出框架,「做番當日學生時代想做嘅野」。擔任社會福利署署長三件多,她自認做了許多改革,雖然亦惹起不少機構不滿,但認為將福利服務改做以人為本,將焦點由服務提供者轉以受眾為主,盡量打破當時框架,希望可以回應市民訴求。她並舉例是將當時分類繁瑣的社會服務綜合化,方便市民可以得到一站式的社會服務。 林鄭月娥亦有於訪問中回憶自己童年往事,雖然自己基層家庭出身,但未有羨慕他人,亦不計較生活物質,直到現在仍覺得「每晚沖涼開花灑有熱水就好開心」。她亦笑指自己幾乎年年考第一,只有一次期中考只得第四名,就覺得是相當大的挫折,更回家大哭。林鄭月娥自言多年仍記得此事,相信與自己愛面子有關,不過現時回看亦覺是小事一樁,主持人笑指她有心理問題,她亦笑着承認「可能有啲」。林鄭月娥又指,會考因家人期望選擇理科但未有獲得佳績,最後仍然選回心愛的文科,當時亦因為喜歡電視劇《北斗星》中劉松仁所飾演的社工一角,因而選了社會科學院希望做社工,但最後發現大學生涯不應太快以專業為主,認為讀社會學更能夠擴闊眼界,增加她對各方面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