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海垃圾1.5萬噸 九成半自家製

環保署助理署長阮慧賢表示,海上垃圾七成為塑膠和發泡膠。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政府調查發現,前年度有一萬五千公噸垃圾覆蓋本港海灘和水域,黑點包括屯門、荃灣、南區和離島區等;塑膠和發泡膠垃圾佔逾七成,三年前的膠粒災難仍未完全清除,恐威脅海洋生態。當局指,非本地來源的海上垃圾佔百分之五,絕大部分源自本地岸邊及康樂活動。另去年針對市民於海岸亂拋垃圾而發出的定額罰款至少有十七宗。 政府海岸清潔跨部門工作小組昨公布,於一三年四月至去年三月期間在本港泳灘和水域共收集約一萬五千公噸海上垃圾,當中約七成為漂浮垃圾,沿岸垃圾則佔三成。整體海上垃圾中,大部分為塑膠和發泡膠,佔逾七成,另有紙、紙盒、金屬、玻璃、陶瓷和木等。 環保署助理署長阮慧賢指,超過八成以上的海上垃圾來自陸地,約佔都市整體固體廢物的百分之零點五,主要是市民進行岸邊及康樂活動時亂拋垃圾所致,帶有簡體字標籤的非本地源頭垃圾則少於百分之五,主要分布在毗鄰大鵬灣新界東北一帶沿岸。 環保促進會指,該會發現近年海上垃圾中的玻璃和煙頭明顯下降,但印有中國品牌包裝垃圾有上升趨勢,懷疑是由內地水域漂浮至本港,或與內地遊客增加有關。 受季節盛風和水流影響,海上垃圾多積聚在屯門、荃灣、南區和離島區,雨季多在西南面,旱季則多於東北面,工作小組識別當中二十七個須優先處理的地點,建議相關部門增加於上述地點的垃圾清理次數。 工作小組將推動重點改善措施,包括推行宣傳和教育,提供支援措施和設施,加強清理海洋垃圾,以及鼓勵市民舉報海上廢物棄置問題。康文署今年和下年於西貢四個泳灘增加飲水機。食環署正檢視各泳灘的垃圾桶和回收桶的位置、大小及數量,及增加清理次數。有關部門亦會在包括打風前進行特別巡邏,加強執法。 去年在泳灘、沿岸水域和海岸公園等範圍亂拋垃圾而被處以定額罰款一千五百元的個案,至少有十七宗,包括十宗來自海事處,及食環署和漁護署。 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項目經理(育養海岸)楊松穎解釋,塑膠分解過程需時長達數百年,但在海洋中會變成許多直徑小於一厘米的微粒,容易吸引動物誤食,危害海洋生態。他稱,一二年因颱風襲港吹倒貨櫃船導致的海洋災難遺禍至今,石澳、芝麻灣和愉景灣一帶的膠粒仍未完全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