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區救援未達標 醫專助培訓「應急醫療隊」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為相關隊伍提供培訓課程。

【星島日報報道】有鑑於2010年海地大地震,數以百計的醫療隊伍湧至災區救援,不但堵塞當地交通及物資的運送,亦有不少缺乏經驗的醫護疑因誤診病人傷勢,以至截肢率高達4成半。世界衞生組織當年決定成立「全球應急醫療隊」,並於2013年推出指引,確保到災區的救援醫護「達標」,並不會加重對當地的負擔。本港香港醫學專科學院亦將支持世衞全球應急醫療隊的項目,並為相關隊伍提供培訓課程。 2010年的海地大地震,造成數十萬人死傷。英國曼徹斯特大學人道主義和衝突應對研究所副總監Anthony Redmond說,當時有超過100隊應急醫療隊伍蜂擁到當地進行救援,卻反而堵塞了當地的交通,影響物資運送外也延誤救援,當地政府亦難以從中協調。其中,有不少缺乏經驗的醫護人員因為誤診,以至截肢率高達4成半,Redmond坦言,情況極不尋常,又指當時病人也因沒有醫療紀錄,難以追究操刀醫生及跟進病情。 他憶道,當時甚至有醫療隊伍抵達後,會問手術用具及休息地點在哪里。他強調,醫療隊伍要明白到當地是要進行救援工作,不應為當地帶來額外負擔,並應自行帶備食水和帳篷等。有見及此,世衞於2010年成立「全球應急醫療隊」,並於13年推出最低要求指引,為前往救災的醫療隊伍分成三級。成功通過設備檢驗,並獲分為第一級的醫療隊伍只能進行一般日診,第二級可進行基本創傷或骨折等手術,並需確保人手能應付24小時運作,第三級則可為需要深切治療或需輸血的病人進行更高層次手術。 指引成立至今,已有逾70個國家或醫療隊伍申請世衞的認可,審核過程約一至兩年,至今僅6個應急醫療隊通過審核,其中一隊來自上海,其餘則來自俄羅斯、日本、以色列和澳洲。Redmond指,通過世衞認證的醫療隊伍除了要符合設備規格外,也要為病人備妥醫療紀錄,以便日後跟進病況。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香港賽馬會香港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亦與曼徹斯特大學人道及衝突反應研究所合作,共同支持世衞的全球應急醫療隊項目,並已於9月到褔州為醫療隊伍提供培訓。

睇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