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首期炒燶股 青年搵父母還債

【晴報專訊】港股進入大時代,全城瘋炒!日前,有股民因大升市獲利,成功上車購入青衣青怡花園單位。不過有輔導機構反映,近年青年投資欠債求助上升,大多為了買樓而買股,有個案更輸清光要父母「填氹」還債。 明愛展晴中心戒賭輔道服務本年首三個月,收到十五宗投資欠債求助,多於去年同期的十一宗。錫安社會服務處勗勵軒輔導中心,截至本年三月亦收三宗求助,去年全年則只有四宗。職工盟就業培訓中心註冊社工譚健忠表示,近三四年開始,有青年因投資問題求助,每年約一兩宗,大部分都為了買樓而炒股。 譚說,約四年前有廿二歲年輕人用十多萬元積蓄買期指,一個月輸清,後向財務公司借十多萬元博回本,但再輸光,終向家人求助還債。譚指,以上個案的青年,都因望透過投資賺「上車」首期。 不過,譚健忠指不少青少年跟風投資,卻連投資甚麼都不知道,有個案只表示「聽講掛鈎股票好好賺,想買」。路德會青亮中心問題賭博輔導中心主任周雅瑩說大部分青年投資失利個案都為置業。 澳門賭錢 贏錢再炒股 她指上周接獲個案,有與家人共住公屋的青年為賺錢換樓,十年前開始投資,初期有錢賺,由售貨員轉做金融投資,全天候炒股。其後碰上零八年金融風暴,欠債八十萬元,後見股市死寂轉往澳門賭錢,贏錢便投資,最近因欠債三十多萬,鋌而走險犯法被捕,需接受輔導。 周指,沉迷投資的青年多有錯誤迷思,以為股市應「趁低吸納、趁高賣出」,即使虧損,亦可靠堅信的「法則」,將來賺取差價回本。 東華三院平和坊主任楊枬英表示,平均每月接獲兩三宗投資失利求助個案,她擔憂「過去一周股市都有升幅,之後求助個案加劇」。她提醒投資者,世上沒有必贏之法,股市亦非「一定升」,切忌借錢投資,促「寧願轉保守投資,贏利息就算。」 玩期指 「隨時負資產」 香港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指,期指、牛熊證、窩輪均屬高風險槓桿產品,其中窩輪以低至數元或數毫,以十分一或更少比例,操控一隻市值可能數百元的股票,其中以期指風險最高,投資者一旦錯估大市,除了蝕錢,更可能要補差價,「隨時變負資產」;但牛熊證和窩輪最多蝕光所有投資,不需補差價。(見表) 他亦提醒,40歲以下投資者,可利用一半資產(不計持有物業)投資股票及基金,但50歲以上則不宜超過3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