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爾德筆下的故園山水

【星島日報報道】讀書的時候曾修讀一門名為《荷蘭雕塑》的課程,導師總是頻繁提到荷蘭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的名字。這家位於阿姆斯特丹的博物館,是荷蘭最大型也最具知名度的博物館,館藏品中最有名的,莫過於十七世紀荷蘭「黃金時期」的繪畫及雕塑。 正在該博物館舉辦的一場展覽,為十七世紀荷蘭風景畫家維爾德(Adriaen van de Velde,1636-1672)而設。相比黃金時期的荷蘭風景畫家如霍貝瑪和魯因斯達等,維爾德並不算知名,或許因為他只活到三十六歲便匆匆離世。雖然創作時間短暫,但維爾德那些風景畫作品,極好地承襲了當時荷蘭畫作的風格:端莊嚴整,注重細部。 十七世紀之前,風景畫在荷蘭並不是獨立的繪畫門類。當時的荷蘭畫家,仍以描繪肖像和宗教題材作品為主。1609年尼德蘭革命之後,荷蘭獨立,建立共和國,新興資產階級的生活安定富足,開始選購或委約畫家創作人像及風景作品懸掛在家中,藉此顯示其家境富裕且審美高雅。因此,當時的荷蘭風景畫,以描繪故園山水草木為主,筆法精細,一派恬靜安閒的模樣。 維爾德的作品也不例外。這場名為《維爾德:荷蘭風景畫大師》(Master of the Dutch Landscape)的專題展,搜羅六十幅畫家作品,以風景畫為主,且通常以荷蘭鄉間及郊野風景入題。畫作中多水多草木,偶爾有人有牛群穿行在清雅風景之間,為那近乎凝固的風景增添一些生趣。 類似這樣恬淡無爭的風景畫作好是好,看得多了,難免有些審美疲勞,就像吃慣了精緻清淡的上海菜,總會懷念辛辣刺激的湖南菜一樣。不論維爾德抑或霍貝瑪,他們一生的創作風格幾乎不曾改變,或許是因為當時的社會環境太過安寧平和吧。未曾經歷戰爭和動蕩的畫家,又如何能在畫中描摹糾葛與暴戾呢? 文:李夢 圖:Rijksmuseum 李夢,女,雙子座,神經大條,不可救藥的美食與古典音樂愛好者。大眾傳播及藝術史雙碩士,專欄及藝評文章散見於北京、香港和多倫多等地報刊及網站。 夢遊世界 維爾德作品時常是一幅恬淡安寧模樣。 維爾德畫作《The Edge of a Wood》。 維爾德畫作《一對夫妻、一雙兒女及一位保母在風景中》。 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