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瘉後中醫調養

腸病毒瘉後中醫調養

(綜合報道)(星島日報報道)本港現處腸病毒高峰期,腸病毒是引發手足口病的病毒之一,幾乎每年5至7月都會爆發,如及早治療,可免出現併發症,期間宜配合居家護理。以中醫藥調養,能加快復元及強化體質。文:黃日新 部分圖片:星島圖片庫 五歲以下最易感染 註冊中醫師彭明慧(見圖)指,腸病毒種類繁多,如未能妥善治理,可引致嚴重併發症,尤其兒童患者會有持續高燒、疲倦、手腳乏力、頭及腹痛等徵狀。接受治療後應有充足休養,以助復元。腸病毒屬「溫病」範疇,病毒多在腸、胃消化道生長繁殖,通過口腔黏膜感染患者,由於幼兒抵抗力弱,以五歲以下兒童最易染病。 助恢復陰陽平衡 彭醫師認為以藥理而言,但凡屬於病毒傳染疾病,以中藥治療比較有效及安全。中醫「辨證論治」非單一殲滅病毒,而是調整人體陰陽失衡情況,改善人體全身機能來強化抵抗力,使病毒難在體內繁殖生長。病後調理方面,可選吃針對性食療,改善腸胃功能,增強患者食欲,以加快復元。 針對性食療 •沙參麥冬加味湯 適應症:患者精神和體力均較差,或有咳嗽、咽喉不適。 材料:沙參十五克、麥冬十五克、玉竹十二克、炒扁豆二十克、甘草五克,桑葉、栝樓根、桔梗及藿香各十克。 製法:所有材料洗淨,放入煲內加五公升水浸三十分鐘,大火煲滾後轉中小火熬四十分鐘。 功效:養陰生津,宜於恢復期間食用。 •玉屏四君湯 適應症:剛病瘉後身體尚未復元,欲提升免疫力及預防再受感染。 材料:黃耆、太子參、茯苓、白朮及淮山各十克,蓮子十二克、陳皮一片、防風二錢、南棗四粒、瘦肉二百四十克。 製法:瘦肉汆水,果皮浸軟,各材料洗淨,除瘦肉外一同放入煲內以二公升水浸三十分鐘,大火煲滾後加瘦肉,待水再滾後轉中小火熬兩小時。 功效:健脾補氣、強化體質,可作預防及瘉後食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