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六學者獲頒邵逸夫獎

邵逸夫獎結果昨公布,今年起每項獎金由一百萬美元增至一百二十萬美元,邵逸夫獎理事會理事楊綱凱(中)認為加幅合理。

【星島日報報道】一年一度的邵逸夫獎結果昨揭曉,三名天文學得獎學者憑可直接觀測重力波的「激光干涉儀重力波觀測站」(LIGO),偵測到兩個黑洞合併;兩名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得主則確立一種基因突變是引致發育障礙疾病蕾特氏症。此外,今年起每項獎金由一百萬美元「加碼」至一百二十萬美元。 邵逸夫獎於○二年成立,○四年起每年舉辦,評選的準則主要是考慮候選人之專業貢獻能推動社會進步,提高人類生活質素,豐富人類生活文明。每個獎項包括證書、金牌及獎金。由今年開始,每項獎金由一百萬美元增至一百二十萬美元,邵逸夫獎理事會理事、評審會副主席楊綱凱稱,獎項成立十多年,理事會認為「適當時增加少少是合理」。 楊綱凱又稱,今年收到的提名研究,有所增長;他強調由於學者所研要達一定水平才會獲提名,因此數量不會是極多。 今年天文學獎由三名美國物理學者,包括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榮休教授羅奈爾特.德雷弗(Ronald W P Drever)、費曼理論物理學榮休教授基普.索恩(Kip S Thorne),以及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榮休教授雷納.韋斯(Rainer Weiss)獲得。以往所有對黑洞存在的論據都是間接推論,不過他們構思、設計的「激光干涉儀重力波觀測站」(LIGO),偵測到兩個黑洞合併。 本身是中大物理學教授的楊綱凱形容,該發現為人類探究宇宙,「打開新的窗口」;他稱,現時原子(atom)佔整個宇宙組成部分的百分之四,有九成六的元素是人類未知,引力波望遠鏡可助人發掘更多。 至於生命科學與醫學獎,則頒予英國愛丁堡大學布坎南遺傳學講座教授艾德里安.伯德(Adrian P Bird)、美國貝勒醫學院分子與人類遺傳學教授胡達.佐格比(Huda Y Zoghbi)。他們發現一類基因和蛋白,這些蛋白確認染色體脫氧核醣核酸可影響基因調控;確立這基因的突變引致發育障礙疾病蕾特氏症,長遠有望醫治基因突變相關的神經失調症。 英國牛津大學Savilian幾何學講座教授奈傑爾.希欽(Nigel J Hitchin)奪數學科學獎,表彰他對幾何學、表示論和理論物理學的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