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記本土故事 坪石邨「石頭都會笑」

張展恒的「坪方2——色」,利用大小不一陶瓷方塊結構,重現坪石邨樓宇舊日的顏色及質感。

【星島日報報道】藝術家能在平凡之中找到不平凡之處,並提煉成藝術品,刺激大眾欣賞社區的獨特文化。Elsie參觀了現正舉行的「第六屆藝遊鄰里計畫:石頭都會笑」展覽,三位藝術家從歷史悠久的坪石邨獲得靈感,除了發掘區內生活故事,與街坊一起創作,亦有利用音樂、攝影,甚至裝置,記錄社區的聲音、建築特色及歷史,用不一樣的角度去觀察看似熟悉不過的生活環境。 「石頭都會笑」展覽屬於「第六屆藝遊鄰里計畫」之一,Elsie於展覽當日見到有份籌劃展覽的藝術推廣辦事處館長連美嬌。她表示,今屆藝遊鄰里計畫邀請不同藝術團隊,在轉化為藝術空間的歷史建築,用藝術展現地方歷史及特色。而「石頭都會笑」就由2Bliss團隊,在前身為皇家空軍軍官俱樂部的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啟德校園展出,並以鄰近的坪石邨作主題。 坪石邨於上世紀七十年代落成,是本港其中一個舊式屋邨。連館長說,2Bliss團隊的三位藝術家陳晉興、張展恒和何紫君,以往常在區內活動。「除在區內做資料搜集,他們本身亦頗熟悉社區,並用不同藝術手法展現他們的體會,部分作品更是與街坊共同創作。」 其中一位參展藝術家何紫君展出的五件作品,就與區內街坊合作完成。「祝福」是與香港青年協會賽馬會坪石青年空間的青少年,一起製作小盆栽贈送給尊敬的人,不斷生長的盆栽,亦有把藝術在社區延續下去的寓意。 她在區內讀中學,對社區有感情之餘,亦因喜歡浸大視覺藝術院啟德校園環境,故特別選擇此處舉行展覽。「展覽名為『石頭都會笑』,就是坪石邨看上去只是普通公共屋邨,好像石頭看上去平凡不過,但里面也有閃閃發光的部分,只在乎我們是否用心發掘。」 她以三件作品組成的「夢想」系列,更是從街坊的需要出發。「夢想.一」為邨內屹立多年的士多「鴻利店」設計。一輛小小的貨物車分為上下兩層,用木板及塑膠板製成。因店主一向用膠箱盛載貨物,但拿取下層的貨物不太方便,「所以我特地將下層設計成抽屜,方便取出;上層則用膠板製作,即使不是放在最前面的零食、貨物都可以為人所見。」 Elsie一對仔女對舊式屋邨認識不多,故他們欣賞系列作品「坪方」時就大呼有趣。因藝術家張展恒通過不同媒介,包括可把玩的陶瓷拼圖、萬花筒來傳遞他眼中的坪石邨,更配合投映技術,搭建一個模擬坪石邨走廊及中庭的房間,讓觀眾恍如走進邨中。 在彩虹邨就讀小學的張展恒,從小在附近的坪石邨遊玩時,已被邨中大廈以不同顏色設計及命名,以及方方正正的建築特色吸引。故今次參展所創作的四件作品,亦把這些觀察融入其中。好像「坪方1——間」用電腦合成坪石邨各幢大廈照片,再印成立體照片,不同角度可看到不同的影像,以及邨民的活動。 為使大家感受到坪石的色調及建築,「坪方2——色」讓參觀者動手把大小不一的陶瓷方塊砌成不同結構,「陶瓷使用了還原釉上色,它的特色是不斷燒製可形成不同顏色,永不重複。我覺得它很能重現坪石邨樓宇舊日的顏色及質感。」 至於「坪方3——憩」及「坪方4——想」兩件作品就更進一步重現坪石邨環境,搭建一條僅容得下一人通過的走廊,走到盡頭可見一道粉紅色鐵閘,進入房間可見天花投映出坪石邨中央廣場的錄像,下方則設小平台,供觀眾坐下欣賞。 「比起其他屋邨,坪石的中央廣場比例上大得多,而四周的走廊則顯得較狹窄,我就是希望將這個空間重現。」張展恒特地走到邨中拍下庭園白天到黃昏的天空,而走廊上放置的幾個萬花筒裝置,除了中間放置了一些代表坪石邨生活的圖案及物件,更設有感應器,會自動播放一些邨中生活的聲帶,通過聽覺及視覺帶觀眾遊走坪石。 聲帶是由另一位藝術家陳晉興記錄,而他的另一件展品「坪石的主題曲」亦與聲音有關,裝置包括多件樂器與唱片外形的播放器,播放他與青年中心的青少年根據不同主題創作的樂曲。「我搜羅不同樂器,每件都有些缺陷,就好像每個人的性格都不完美,但每個人在社區中都可以共融。」 Elsie提提大家,「第六屆藝遊鄰里計畫:石頭都會笑」展覽現正在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啟德校園舉行,至十一月二十七日結束,免費入場。 若有任何家長關心的話題,歡迎報料。傳真:2798 2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