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澳Busselton——小火車探水世界

(綜合報道) 海洋世界奧妙無窮,然而對不諳水性的朋友來說,大海或有深不可測的感覺,不過來到西澳Busselton(巴賽頓),大家便可透過由沙灘延伸出海、長達兩公里的南半球最長木橋,徒步或乘坐小火車直達棧橋碼頭盡頭,從水底展望台便能滴水不沾地窺探西澳的海洋生態。 對西澳的人來說,Busselton Jetty便有如香港的天星碼頭,是旅客在當地的必遊景點。Busselton這個地方,距離西澳首府柏斯約兩小時車程,是南下瑪格麗特河觀光時的必經之地。 我們到訪那天,正好遇上陽光普照的好天氣,趕往小火車車站登車時,大家都被一望無際的Geographe Bay美景吸引,邊跑邊拍,弄得滿頭大汗,幸好仍能趕及一小時才開出一班的小火車。 這列特色小火車,是今日Busselton Jetty的一道好風景,不過當碼頭在1865年始建時,原來是沒有小火車的。據說當年碼頭木橋只長一百六十一米,後因海風不斷積聚沙丘而要加長,1875年便加建多一百三十一米,後因發展再增至一點八公里的總長度,成為南半球最長木橋,並一直沿用至1973年。及後部分碼頭建築遭到颱風破壞,幸獲當地社區組織發起保育行動,加上西澳政府支持,增闢觀光小火車及水底展望台,令碼頭變成旅遊景點。 我們乘小火車緩緩前行,海風徐徐吹來,感覺清爽涼快。我從小火車上張望,只見海天一色,十分寫意。朝海中心進發的車程中,總像看不見盡頭的,只是大約十分鐘後,小火車終在木橋盡處的水底瞭望台前停了下來。 在Busselton碼頭長木橋盡頭,便是水底瞭望台所在地,瞭望台入口是家平平無奇的小木屋,但內裏卻大有乾坤。我們隨旋轉樓梯往下走,來到深入水底八米的三層瞭望台,只見藍光乍現,每層的玻璃窗都清楚展現長木橋柱墩及水底世界的輪廓,小朋友們都好奇地用雙手按玻璃窗,欲觸摸正在暢泳的魚兒。 在這裏已擔任導賞員四年的Warren表示,由於木橋柱墩含有鐵釘等容易氧化的東西,長年在海底形成珊瑚集結的依附物,豐富了海洋生態,而在這一帶海域,現已發現多達三百種的海洋生物。Warren續稱,因應水流及風向,當地海洋有時比較清澈,有時卻很混濁,海水溫度則為攝氏十二度至二十一度左右。他更分享曾在瞭望台外潛水清潔玻璃窗時,看見海豚及鯨魚出沒,並說9月看到鯨魚的機率會最高呢! 遊畢水底瞭望台,回到地面,我卻選擇放棄乘坐小火車回程,改為徒步邊賞景邊拍照,慢慢走到近岸處。沿途我經過幾個無人的火車站,小火車也兩度在我身旁擦肩而過,伴我的還有海鳥及釣魚翁等雀鳥,以及其他同道中人,在這十來、二十分鐘內,大家都陶醉在眼前的如畫風光中,靜靜享受Busselton Jetty的動人魅力。 對西澳的人來說,Busselton Jetty便有如香港的天星碼頭,是旅客在當地的必遊景點。Busselton這個地方,距離西澳首府柏斯約兩小時車程,是南下瑪格麗特河觀光時的必經之地。 我們到訪那天,正好遇上陽光普照的好天氣,趕往小火車車站登車時,大家都被一望無際的Geographe Bay美景吸引,邊跑邊拍,弄得滿頭大汗,幸好仍能趕及一小時才開出一班的小火車。 這列特色小火車,是今日Busselton Jetty的一道好風景,不過當碼頭在1865年始建時,原來是沒有小火車的。據說當年碼頭木橋只長一百六十一米,後因海風不斷積聚沙丘而要加長,1875年便加建多一百三十一米,後因發展再增至一點八公里的總長度,成為南半球最長木橋,並一直沿用至1973年。及後部分碼頭建築遭到颱風破壞,幸獲當地社區組織發起保育行動,加上西澳政府支持,增闢觀光小火車及水底展望台,令碼頭變成旅遊景點。 我們乘小火車緩緩前行,海風徐徐吹來,感覺清爽涼快。我從小火車上張望,只見海天一色,十分寫意。朝海中心進發的車程中,總像看不見盡頭的,只是大約十分鐘後,小火車終在木橋盡處的水底瞭望台前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