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物質愈匱乏 兒童生活滿意度愈低

嶺大副校長莫家豪(左二)樂見香港貧窮兒童率改善,反映本地扶貧政策彰顯成效,但建議政府可進一步循社會層面了解兒童生活需求。

【星島日報報道】家長希望孩子有愉快童年,但近年不少研究顯示香港兒童愈來愈不快樂。本地三所大學與海外院校合作研究香港兒童整體生活滿意度,結果顯示,兒童生活愈匱乏,對整體生活滿意度愈低,兒童對生活滿意度更隨年齡增長而下跌。嶺南大學副校長莫家豪建議,政府除了提供財政支援,還應關注兒童生活及心理需求,再制訂相關跨界別社會政策。 嶺南大學、城市大學、中文大學、新南威爾斯大學、布里斯托大學及英國約克大學合作,於一四年六月至一五年八月期間,從二千八百戶家庭中隨機抽取近八百名年齡介乎十至十七歲在學兒童,進行焦點小組及面對面住戶問卷調查,以了解兒童生活水平及相關狀況,過程中,受訪者亦須羅列其認為生活中不可缺的必需品。 在學童羅列的二十一項生活必需品中,多達十四個項目是受訪者認為「匱乏」但「希望擁有」的,包括「與家人或朋友參與餘暇活動」及「有一個合適的溫習或做功課的地點」,分別佔兩成三及一成四人;另有一成八人未能負擔與朋友外出用膳;更有超過兩成人無法為將來作任何儲蓄。 研究顯示,兒童匱乏的項目愈多,對整體生活愈不滿意,例如對生活感不滿的學童當中,匱乏五項物品或以上的學童較匱乏一項物品的學童多出一成二人,反映兒童匱乏對於香港兒童整體生活滿意度呈負面影響。 負責研究的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學系助理教授劉嘉慧表示,兒童對生活滿意度隨著學童年齡增長而下降,同時隨與師長親密程度而提升,她又指出,生活愈匱乏的小朋友,被欺凌的情況愈普遍,呼籲社會多關注兒童聲音。 根據《香港貧窮情況報告》,香港最新貧窮兒童率跌至一成八,較○九下降約半成,嶺大副校長兼比較政策講座教授莫家豪表示,雖然兒童貧窮情況在香港有所紓緩,但相對於其他經濟發達地區,香港貧窮率仍屬偏高,建議政府除了提供財政支援,亦應制訂跨界別政策,「完善的政策制定需要不同部門協調,如教育、兒童權益、勞福政策等互相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