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火中成藥大忌——難合所有體質

註冊中醫師陳漢雄

【星島日報報道】每逢炎夏不少人都易有牙齦出血、咽喉腫痛、身熱煩躁等典型「上火」症狀。部分人會自行服用清熱解毒的中成藥,但症狀背後的真正成因各有不同外,還需要視乎體質來用藥,故切忌盲從亂服。 要清熱解毒應先認識火熱有虛實之分,難以一概而論。實火必須著重疏散,虛火要側重滋陰調養,註冊中醫師陳漢雄表示,其次還應注意火所涉及的臟腑也會影響調養方法之不同。選擇藥物時要考慮每味藥的性味歸經,例如實火多用苦寒或辛涼類藥物,虛火多選甘寒滋陰之藥。因此中成藥難以一次過解決不同體質人士的需要,一旦錯用很易弄巧反拙。 「是藥三分毒」部分清熱解毒中成藥含有一定的毒性,長期胡亂自行服用,會令毒素積聚體內,增加肝臟及神經系統負擔,反而有損健康。 其次,因清熱解毒中成藥均屬苦味、寒涼之物,長期食用會傷及脾胃,引起腹瀉,導致腸胃不適。如果本身屬於體質偏寒、腸胃不佳人士,除非有醫生的許可和建議,否則不建議自行服用下火藥。誤服者易有腹脹、腹瀉、四肢發冷無力、胃口欠佳、精神不振、大便黏溏等情況,如遇到此情況應該立即停止服用。 「即使要服用這類中成藥,除必須依足中醫建議外,也應細閱藥物標籤上的說明,以便對症下藥及慎察使用量,以防發生副作用。」陳漢雄補充。 板藍根沖劑多以板藍根配合大青葉製成,是大苦大寒之品,有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等功效,適用於一般的實火症狀。可改善夏天常見的熱感症狀,但如屬風寒等虛寒問題所致的虛火則不適用。 「早年本港流感及『沙士』盛行期間,不少人都服用板藍根,希望達到抗菌防病作用,事實上中醫不建議胡亂服用這類中成藥作預防之用,曾有人便因長期食用過量板藍根沖劑,引致腸胃出血。孕婦和小童更不建議隨便食用。」陳漢雄稱。 夏桑菊沖劑主要以夏枯草、桑葉、菊花三種成分合成。作用包括清肝明目、疏風散熱、除濕痹、解瘡毒等。適用於耳目腫痛、咽喉不適、頭暈耳鳴等症狀。夏桑菊沖劑雖主要適用於實熱體質,但如飲用過量,同樣會有副作用如出現胃痛、腹瀉等。 虛寒體質人士過量飲用,更會有容易疲倦、多汗、無力等症狀。陳醫師說:「不少家長都會定期沖泡夏桑菊沖劑給子女飲用,但因孩子五臟六腑還未發育成熟,而且十分嬌嫩,常喝其實會傷及脾胃,適得其反。」 牛黃解毒片以大黃、黃芩、牛黃、石膏等大苦大寒藥材製成,多用於去腸胃濕熱。誤服過量同樣會損害腸胃,導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胃痛及便秘等。注意服用牛黃解毒片期間,忌吸煙、飲酒、吃辛辣及油膩食物,以免副作用加劇。如果屬於過敏體質,或服用心血管藥物及抗生素藥物人士,均不宜服牛黃解毒片。尤其大黃有下瀉成分,孕婦絕對不能服用。 以往曾有人誤以為六味地黃丸能作夏日清熱毒的普通用藥,此方當中的生地黃雖具清熱涼血,養陰、生津之效,但非用作一般的清熱毒藥,六味地黃丸主要適用於肝腎不足、精血枯竭、憔悴羸弱、腰痛足痠、足跟痛及下部瘡瘍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