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促銷假貸款呃3萬

【晴報專訊】消委會今年首季接獲失實促銷電話投訴增1.3倍。促銷公司疑變招「造假」設消費陷阱。有人假扮銀行職員,推售「假」貸款計劃,借機賣重整債務服務,收取顧問費三萬元。 「小姐,你好,我代表X公司向你提供一項優惠………」促銷電話每天響過不停,市民提防頻掛綫,但投訴依然不斷增加。消委會今年首季收到六十宗涉及失實電話推銷的投訴,較去年同期的二十六宗升1.3倍。 財務公司職員 冒充銀行致電 胡先生是D銀行客戶,某天他接獲自稱是D銀行審批部職員K來電,推介提升信貸評分的「加分減息」計劃,同時可減低卡數利息,但K指胡因信貸評分太低而無法參加,建議胡先參加H財務公司推出的債務紓緩計劃提升評分。胡終同意向H公司付三萬元顧問費提升評分。 不料一個月,胡接獲D銀行職員來電介紹債務重組服務,追問下始知K並非D銀行職員。胡感被騙,但要求H財務公司取消合約及退款不果。 邀扮神秘顧客 硬銷美容療程 另外,投訴人何小姐接獲某資源中心促銷電話,邀請何扮演神秘顧客,稱只需付一百六十元可享激光療程,完成後提供評分並獲贈禮券。 但當何到指定美容院時,卻被指皮膚偏乾不適合做激光,改向她推介以半價買一千四百元無針療程,不料療程完成後,職員才稱收費僅是第一次療程費,何要參加三十次療程,要她以信用卡付兩萬元。爭持不下後,何最終無奈簽帳三千元。 事實上,消委會過去三年平均每年均收到一百五十至一百六十宗涉及失實電話推銷投訴,投訴首位涉及酒店及戶籍,第二是電訊服務,其次為美容、健身及電訊計劃。 規管法例過時 議員促檢討 立法會議員莫乃光批評,政府規管促銷電話的法例過時,例如零七年實施的《非應邀電子信息條例》,並未將真人電話直銷一併納入,無助減輕市民受電話滋擾,且推行七年才檢控第一宗個案。莫促請政府急需就法例的檢討展開諮詢,盡快將人對人的促銷電話一併納入條例規管,加強保障市民。